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壹斛珠 · 夏至訪校場頭條

壹斛珠 · 夏至訪校場頭條

夏中雲卷。頑陽施放連珠箭。

麗人零落遮顏面。午影遊朋,覓索胡同串。

空寂雙棔書屋變。淩霄漢閣心聲斷。

曉玲難解儒生嘆。掌故叢談,歷史多遺案。

2021年6月22日

註:

1、校場頭條:北京胡同名,長450米,因明代軍隊演武操練而得名。明代稱將軍教場壹條胡同。清代改稱將軍校場頭條,清末稱校場頭條,沿用至今。其內有三原會館(1號院)、永州會館(2號院)、雲南會館(7號院)、山左會館(即山東會館,17號院)、徐淩霄故居(19號院)和吳曉玲故居(47號院)。

2、雙棔書屋:著名古典文學家、藏書家吳曉玲(1914年—1995年)的書齋名。吳曉鈴是最早將《金瓶梅》作者為李開先(明代文學家、戲曲家)的學說進行傳播的學者,並為這壹學說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吳曉玲藏有最完整的壹套各個時期版本的《金瓶梅》;他所藏清乾隆五十四年的《舒元煒序本紅樓夢》抄本,是目前唯壹的《紅樓夢》抄本;他所藏《斬鬼傳》抄本傳世極少,十分珍貴。吳曉玲故居內,曾有兩棵合歡樹(古稱合棔樹),頗得主人喜愛,所以將書齋命名為“雙棔書屋”。原先,故居院門扇上陰刻金文門聯:“弘文世無匹,大器善為師。”此聯為前清進士、著名書法家孫壯所題。如今,院子被重新裝修,合歡樹已無蹤影,門扇也被私人拿走,老北京的文化被壹點點蠶食著。

3、淩霄漢閣:清末民初著名記者、掌故專家和戲劇研究專家徐淩霄(1886年—1961年)的書齋名,取“結想淩霄漢”的詩意。1928年1月4日開始至1930年12月31日,徐淩霄主編的《大公報·戲劇周刊》出版了152期,在中國戲劇史上留下了寶貴的文字和圖片史料。1929年7月7日至1937年8月9日,徐淩霄與其兄徐壹士聯手撰寫的清末民初掌故,在天津《大公報·國聞周報》上連載8年,累計近150萬言,集中整理了清道光至民國初,壹百余年的朝野掌故。1928年9月,徐淩霄在淩霄漢閣完成了我國第壹部京味長篇紀實小說《古城返照記》。現在,徐淩霄故居年久失修,成為普通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