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壹生***創作了62本書,包括小說集、雜文集、翻譯作品、學術專著和其他作品。
小說集有3本,分別為《吶喊》、《仿徨》、《故事新編》。
雜文集有18本,分別為《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續編的續編》、《而已集》、《三閑集》、《南腔北調集》、《二心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末編》、《且介亭雜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編》。
翻譯作品有31本,分別為《壁下譯叢》、《現代日本小說集》、《現代新文學的諸問題》、《桃色的雲》、《藝術論》、《苦悶的象征》、《文學與批評》、《出了象牙之塔》、《月界旅行》、《小約翰》、《工人綏惠略夫》、《思想·山水·人物》、《現代小說叢譯》、《近代美術史潮論》、
《愛羅先珂童話集》、《小彼得》、《文藝政策》、《藝術論》、《毀滅》、《豎琴》、《十月》、《壹天的工作》、《表》、《俄羅斯的童話》、《死魂靈》、《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藥用植物及其它》、《山民牧唱》、《譯文補編》、《地底旅行》、《域外小說集》。
學術專著有3本,分別為《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其他作品有7本,分別為《野草》、《朝花夕拾》、《古籍序跋集》、《譯文序跋集》、《兩地書》、《魯迅書簡》、《魯迅日記》。
擴展資料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
魯迅生長在壹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裏,幼年時,他在壹個頗富足、熱鬧的家庭中度過,他常在私塾裏讀書,並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閱讀了眾多文學名著和書籍,但在他13歲那年,他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
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壹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
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壹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裏包含著親切,眼光裏流露著溫存。
但現在他家窮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他的心靈打擊很大,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母親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闊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
《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進化論學說的壹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壹個人,壹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淩。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習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他之所以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壹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裏,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壹個弱國子民的悲哀。
有壹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壹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壹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誌,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