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都在這裏。
關於《西遊記》的思考
看完西遊記,感觸頗深,曲折的情節,唐僧師徒的離奇遭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師徒三人壹路披荊斬棘,歷經艱險,降妖伏魔,八十壹難中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個離奇的故事贏得了讀者的心,使這本書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小說之壹。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對佛真誠執著,孫悟空——剛正不阿,技藝高超是妖魔鬼怪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不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各具特色,性格迥異,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也許作者刻畫人物的能力就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由於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壹路成功取得真經保護唐僧,他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他身上有壹種叛逆的心態,他與強大勢力抗爭的勇敢精神讓我非常欣賞。
書中寫到唐僧師徒經理人經歷八十壹難,讓我想起他們的堅持、勇氣和毅力。這真是壹種值得學習的精神。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不禁為自己沒能像他們壹樣堅持下去而感到慚愧。也許這就是我所欠缺的,只要我能把壹件事從頭到尾做完,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我盡力去做,對我來說也是成功的!因為我做到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部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稱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都需要的。自然不能免俗,又勾心鬥角,愛恨纏綿,此時不適合讀書。於是我又打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五彩繽紛的神話世界。這是壹部人人都愛讀的經典名著,每個人在讀的時候都能得到不壹樣的感受和啟發。有人喜歡它鮮明的個性;有人喜歡它宏偉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幽默的語言;有人幹脆把它當成道德修養小說,或者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麽都不是,它只是壹個“遊戲”,而且是壹個純粹的仙界。我看這部小說的時候,經常會有壹種* * * *的感覺。我想這是我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在吶喊!壹、自由又過了壹個人格受限制的學期,孫悟空的形象徹底喚醒了我內心潛在卻根深蒂固的向往——對完全自由的向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不優鳳凰,不優人間王座”。他闖進龍宮,大鬧壹場,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說他達到了壹種人性擺脫壹切束縛,完全自由的境界。孫悟空實際上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自由的向往。他永遠在追求自由,他的壹切奮鬥都是為了自由。這樣生動的形象給了我尋求和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更多的是對生活狀態的安逸,尤其是精神方面,缺乏壹種開拓進取,尋求更大自由的精神。第二,神話現在是壹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以至於排斥充滿幻想的東西。神話絕不是幼稚的產物,它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其代表作《藝術哲學》中說:“神話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材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巔峰之作,是神話文化的最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逐漸衰落,神話被忽略了。就連《西遊記》也很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所以只有孩子們對未來有浪漫和幻想的希望。”三、英雄“英雄”有很多不同的解讀。《辭海》裏說英雄是傑出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機會包容宇宙,在天地之胸中呼吸。在我看來,英雄就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壹個典型的英雄。他不怕為自由和自己的尊嚴而戰。正因為這種懸殊的對抗差距,所以發自內心的全力戰鬥才是悲劇。只有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麽的戰士,才能展現自己的英雄品質。重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它不屬於壹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為妳展現“自由、神話、英雄”三大主題,帶給妳靈感和內心的力量。
=================
對《紅樓夢》的思考
作者:心月方舟來源:未知詞條:匿名日期:2005年2月27日字數:1516
縱觀人類愛情的進化史,大致可以分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現代情感史三個階段。如果說文學史是人類情感史的反映,那麽《紅樓夢》在時代中的地位就會更加明確。就像壹座拱橋,恰好跨越了古代情感史的結束和現代情感史的開始。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樓夢》與我們這個時代的距離更加鮮明。作品中呈現的經典畫面如此全面、真實地保留了過去時代的影響,以至於我們可以品味到古代人與現代人在情感領域巨大而微妙的異同。我們悲喜交加地看到,人類情感的歷史和理性的歷史壹樣在向前發展。雖然進化的軌跡如此沈重而緩慢,但壹步壹個腳印,壹個接壹個,包括血和生命的代價,突然就分道揚鑣了。
現代人依然能從灰燼中感受到強大的力量和美好,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種* * *的感覺夾雜著水中望月霧中看花的疏離和分離。這個時代,超過壹半的男性在擇偶時會選擇薛寶釵。至於瘋狂而癡情的弘毅,在超過壹半的女人眼裏壹文不值。現代人的眼淚肯定是越來越少了,黃河至少比過去少了壹滴水。我不知道這是指情感上的蒼涼和幹旱還是精神上的快樂。人在情感上變得更加聰明多變,也更加無知狡猾。他們往往處於言不由衷、感性與理性矛盾的狀態,有理想卻不聽理想的召喚。他們有世俗的欲望,卻常常與感情背道而馳。古典情感時代的個人愛情悲劇如果來自家庭和社會,那幾乎是不可調和的,但畢竟是在前進。作品盡可能地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古典情感史畫上了壹個多彩的句號。
淚珠滾過紅樓,雕梁畫棟填石,昔日富貴溫婉葬於曠野葬。好在穆與石的結盟只是壹個美麗的傳說。試想,壹旦寶和戴把男耕女織、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對寶的哥哥和林的妹妹來說,就像是另壹個全新的噩夢。至於金與玉的婚姻,只不過是壹張名存實亡的過期銀票。看起來像死屍的夫妻生活,不就是陷入了另壹種苦難的方式嗎?無法忍受的生命輕煙壹去不復返了。理想和現實的雙重摧殘,精神和肉體都贏不了。愛情成了根本原因,女人成了大媽,男人成了女婿,大觀園裏壹群貴族男女成了令人驚艷的愛情玩偶。
《水滸第壹書記》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壹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伯,到求愛,到遼兵大敗,最後到剿滅叛軍,卻被漢奸謀殺的英雄故事。看完全書,腦子裏只剩下兩個字:忠義。
忠誠就是對祖國,對親人,對身邊的朋友盡心盡力。宋江在各種威脅利誘下依然忠於祖國,這就是忠誠;林沖的妻子,林沖被迫造反後,侮辱高俅的兒子寧死不屈,最後上吊自殺。這也是忠誠。當今社會,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忠”字,但很少有人能做到“義”字。
壹個“義”字包含的內容太多了。水滸傳中,108英雄是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為壹個“義”字做壹切;為民除暴安良,舍生忘死只為壹個“義”字可見,壹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但有時卻要用壹個人的生命去寫。現實生活中,幾乎任何人都可以讓座,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救人於危難。《三國演義》描寫三國興衰,經歷了黃巾起義、董卓起義、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界鼎立、三界歸晉五個時期。
黃巾起義始於桃園。黃巾起義後,東漢政府反攻,劉備、曹操等英雄出現,東漢政權即將滅亡。
《董卓謀反》講述了董卓入京前後,從何進與十名臣子的爭鬥,到邵狄逃出北京,董卓被他救出的故事。董卓入京後,收買呂布,廢了邵棣,立了狄鹹,獨攬大權,實行暴政,迫使聯軍削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但董卓最終還是被呂布殺死。
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地盤,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分別是北方的袁紹和公孫瓚,江東的孫策崛起,中原的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之後我就不細說天下三分,天下歸金了。最重要的是談談我自己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和看法。
《三國演義》裏,曹操是我的最愛。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把他寫成奸雄,但他的軍事才能並沒有被抹殺。討伐西方的幾年間,他占據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個君主中最有才華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大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的晉國才得以入魏。
對人才的渴求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曹操打破了根據封建德行和弟弟們的級別來任用官員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公元210年春,曹操在階初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中興之君,沒有壹個不是得人才與之共治天下的,而人才往往不出胡同。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權者尋求和拜訪。有鑒於此,曹操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刻。他希望身邊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尋找和推薦那些出身貧寒、被埋沒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