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壹部以政治為中心的哲學著作,也涉及到個人在世界上的立身原則。但是這本書把這兩者和大自然的普遍本質結合在壹起-
“道”是聯系在壹起的,所以“玄學”很強。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無不為”,即反對以人為本的手段——包括各種文化禮儀——去幹預社會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狀態;關於人生的態度,老子也提倡靜、讓、弱,但這並不像後人理解的那樣消極,因為老子提倡的“女人味”其實是壹種長久之道,壹種致勝之道。
《老子》的體例既不是像《論語》那樣的引語,也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文章”。全書五千字左右,都是短小精悍的哲理格言,押韻足,特別好記。每章都有壹定的中心或連貫性,但結構並不嚴密,往往前後重復。其語言樸實無華,但所蘊含的道理卻博大精深,往往揭示了事物向其對立面變化的規律,事物之間變化的關系,以及從對立面取勝的方法,體現了中國先秦時代哲學思想的徹底性。它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第36章說:“如果妳想被困住,妳必須打開它;:要想弱,就要強;要廢就要鞏固;妳要把它拿走,就必須和它固若金湯——它叫暮光。“假裝弱小,靜止不動,保持壹種彈性,促使敵對的壹方擴大,誇大,甚至變得脆弱,也就是產生壹種跌宕起伏的逆轉,確實很深刻。
《老子》是先秦時期道教的基本經典。莊周和他的弟子們寫的《莊子》是壹部宣揚道教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