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著壹種觀點,認為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人建立的朝代,這種觀點和日本以及西方反華勢力的觀點基本如出壹轍。它們認為,中國的疆域就位於長城之南,長城以北就不屬於中國。那麽這種觀點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於是小編寫下本文,以示正聽。
?壹,中國的概念到底是什麽“中國”壹詞在古今的概念可以說完全不同,現在的“中國”是國家概念,但是古代並非如此。在遠古時代,所有的民族都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尤其是相對封閉的東亞農耕民族。在遠古時代,中國黃河流域出現了許多城鎮,文明初期。大約在4000年前,大禹建立了夏朝。根據古文獻可以得出,夏朝大概位於伊洛河壹帶。夏人自認為自己處於世界中心,於是將首都稱為“中國”,這裏的“國”是城市的意思。
建立商朝的這個民族來自於東方,他們後來被稱為“東夷”。商滅夏之後,將洛陽壹帶稱為西邑,也就是西邊的城市。對於商朝來說,那肯定就不是“中央之城”了。周人是夏人的後代,周滅商之後,周武王就想遷都洛陽,他說“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但是周武王為遷都就去世後,後來周公實現了“定鼎洛邑”的計劃。
周朝推行嚴密的分封制,於是夏人後代就被分封到了東方的各個地方。這也就是華夏領土的第壹次擴張。人們將西周分封諸國稱為“諸夏”。很明顯,當時的周是王朝概念,夏是國家民族概念,而中國只是地區概念。不過,周朝的“中國”壹詞的範圍也在擴大。西周諸侯將自己的首都稱為“中國”,久而久之,也就是將黃河流域稱為“中國”。到了秦漢,人們所謂的“中國”也就等同於中原、中土、中州。
如果在古籍中看過“中國”壹詞,千萬不要認為這就是現在的中國,應該只能理解為中原或者黃河流域。例如,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這裏中國就是中原,也就是當時的曹魏。如果非要認為這個就是現代的中國概念的話,那豈不是東吳和蜀漢不屬於中國?
直到三國時代,人們認為的中國還只是中原
當然,從周朝開始,中國壹詞也開始和民族聯系起來。因此華夏族長期占據中原,於是後來就將華夏和“中國”等同了,《論語集解》雲:“諸夏,中國也”。周人又將周邊的少數民族蔑稱為“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等,並稱“蠻夷”“四方”“四夷”。不過,後來這些民族都全部融合了,形成了漢族。於是,後來的中原、華夏、中國也就是漢族的聚居地。
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認為漢族居住的地方才是中國的,其他的地區就不是。因為清朝之前的中國始終沒有轉化為國家概念,還依然是地域概念。不過,到了隋唐,中國壹詞的範圍已經從北方擴展到了南方,基本和後來的“內地”、“漢地”是等同的。
二,少數民族王朝也可以是中國上文提到,古代的“中國”壹般就是“中原”,所以只要占據中原,就可以自稱是中國。最早入主中原成功的遊牧民族是鮮卑族。鮮卑族在統壹北方,建立了北魏後,就自稱為“中國”,後來的北朝歷代都自稱“中國”,反而將南朝蔑稱為“島夷”。而漢族南遷,認為自己繼承了華夏的衣冠,所以也自稱為“中國”,稱北朝為“索虜”。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華夷之辯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著遊牧民族。國外也有類似的情況,古希臘人將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將周邊的民族稱為“蠻人”。實際上,蠻人和文明人之間並非血緣上的區別,只是生產力水平高低不同罷了。例如,早期被蔑稱為蠻人的馬其頓人實際上就是為開化的希臘人,後來馬其頓人學習了希臘文化,還統壹希臘,建立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於是沒有人說亞歷山大是蠻人了。
中國也是如此,周朝將周邊的民族稱為“蠻夷”,而將自己稱為“華夏”。這樣的蔑稱,遊牧民族自己是不承認的。因此,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也蔑稱漢族為蠻夷。後來遼金宋也是如此。遼朝占據了屬於中原的燕雲十六州,而金國占據整個中原,於是他們都自稱“中國”,將宋朝稱為“南朝”。如遼國的全名是“大中央遼契丹國”。而宋朝,當然也自稱中國上演新版本的“三國演義”。有意思的是,這時候的外國人將中國北部稱為“契丹”,將南部稱為“蠻子”。後來俄語中的“中國”還是“契丹”壹詞。
大遼道宗朝,有漢人講《論語》,……至“夷狄之有君”,疾讀不敢講。(道宗)則又曰:“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卒令講之。
因此,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可以稱為“中國”。1260年,忽必烈繼位,成為蒙古帝國皇帝。當時的蒙古已經滅了金和西夏,統壹北方,於是忽必烈就開始以“中國”自居了。1271年,忽必烈頒布《建國號詔》,正式建立元朝。詔書明確提出自己建立元朝,是繼承堯舜禹湯、秦漢隋唐的偉業,也就是“紹百王而紀統”。而元朝對日本、朝鮮的國書都以“中國”自稱,如對日本的詔書說“日本開國以來,亦世通中國,及朕繼位,卻無壹乘之使者。”
建國號詔
而在古代,民族之間的融合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例如漢朝時期,有漢人逃到匈奴,成為了遊牧民族,也有匈奴人進入中原,成為了漢人,例如金日磾。後來,南匈奴就直接入全體加入了漢朝,為漢朝守邊疆。西晉時期,南匈奴等就大規模進入中原腹地。有人認為遊牧民族南下就是伴隨著大屠殺,的確“五胡亂華”、元清入關都有大屠殺。但是,任何壹次改朝換代都是大屠殺,例如東漢末三國初、隋末唐初不就是腥風血雨的大屠殺嗎?
在遊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後,就會學習儒家文化,推行休養生息,將北方治理的井井有條,並不比漢家王朝差。也因為此,歷史上有大量的民族融入了漢族,例如南匈奴、鮮卑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可以說,漢族本身不是依靠血緣傳承的民族,而是依靠文化傳承的。另外,就算沒有融入漢族,他們也依然是中國的壹部分,因為中國的版圖之內並非只有漢族這壹個民族,中國並非是朝鮮、日本這樣的單壹民族國家。
?三,“中國”壹詞成為國家概念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占據了中原,於是自稱中國,即所謂“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明朝壹帶,也和過去的漢族王朝壹樣,將周邊的民族都蔑稱為“蠻夷”。明朝在對外方面依然都是稱呼自己為“大明”,說明明朝的華夷觀念十分嚴重。
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入主中原。於是清朝又宣布“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朝在對外宣稱自己的是“中國”。例如清朝和俄國談判邊境問題,清朝使用的國名就是“中國”。雍正又明確給中國的概念作了規定,他在《大義覺迷錄》中寫到“自古中國壹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至於漢、唐、宋全盛之時,北狄、西戎世為邊患,從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清朝疆域
雍正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古代王朝疆域不遼闊,只是將本國人稱為“中國”,將之外的稱為“蠻夷”。而清朝將“蒙古極邊諸部落”都納入版圖,還分什麽華夏和蠻夷,大家都是中國。清朝賦予了“中國”以新概念,“中國”壹詞正式從地域概念上升為國家概念。晚清時期,西方人入侵,於是就出現了“中華民族”“五族***榮”“五族***和”等概念。清帝退位,頒布詔書說“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壹大中華民國”。
我們現在將“中國”作為我們的國名,這個傳統是從遼、金、元、清這樣繼承下來的。反而漢族建立的皇朝因為受到華夷之辯思想的束縛,總是將漢地視為“中國”,其格局自然小了很多。例如,明朝滅亡後,錢謙益寫出“海角崖山壹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他認為只有漢地才是中華,這明顯太過於狹隘。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又在錢謙益這個漢奸的詩上提出“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概念。其意思很明確,就是想制造中國的民族矛盾,認為中國的疆域僅限於長城之南。後來日本制造了“九壹八事變”,於是建立“滿洲國”,說滿洲、日本、滿洲、中華是三個不同的國家。由此可見,日本的“元清非中國論”是多麽的居心叵測,可悲的是,許多網友居然將之奉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