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沒有拼音,為什麽能寫出押韻的詩?

古代沒有拼音,為什麽能寫出押韻的詩?

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的漢語拼音,但也有講究音韻的規則,所以能寫出押韻的詩。

韻書,是古人所作的記錄和分析當時語音的著作。流傳於世的韻書基本上可以代表當時古漢語音韻的主流。現存最早的韻書是《廣韻》,《廣韻》的前身《唐韻》和隋代陸法言的《切韻》。

《切韻》記錄下了古代的以文字記錄發音的方法“切韻”。切韻,是用兩個漢字相“切”,來表示壹個漢字讀音的方法。切的前壹個字的聲母和被切漢字相同,而後壹個字的韻母,則和被切漢字的韻母相同。例如:童,徒紅切。其中徒的聲母為t,紅的韻母為ong,那麽“徒紅”就是t+ong=tong了,就是童的發音。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三,蘇暫切;妳,乃裏切。

除了古人留下的記錄古音韻的韻書,還有韻圖和古籍中的註音。漢語詩詞極其講究語音的平仄對仗。所謂平仄,是指漢語音調。粗分,可分為“平上去入”,也就是“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四個調。由於音調是直接受到聲韻母的影響的,於是,聲調的變化同樣反映了聲韻母的變化。平仄,就是“平聲”屬於“平”,而“上去入”三個聲,屬於“仄”。

古代的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