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政循聲清如泉--陸瓚

為政循聲清如泉--陸瓚

朋友發我壹段湛江日報《探秘雷陽古驛道》文字,問及龍遊鄉賢陸瓚之事,表達想挖掘這方面文化的想法。

我對陸瓚並無研究,只是在撰寫《陸家巷》時略有涉及。後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在廣東省雷州市竟有多處歷史文化遺跡是以陸公為名。

龍遊沐塵《陸氏宗譜》稱陸瓚為貴四三公,世居龍遊城南陸家巷,嘉靖己醜八年正月初四日戌時生,嘉靖乙巳年十七歲入龍遊縣學補增士子,廿四歲中式四十四名舉人,癸醜廿五歲聯捷中式第二甲第七名進士,廷試中陳謹榜。

兩舊誌記載:“陸瓚,字邦器,號思庵,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時陸炳掌錦衣事,權侔宰輔,瓚計偕至京不為折節,炳銜之。及廷對已得鼎甲,陸媒蘗其短於嚴嵩,遂易置二甲,授工部營繕司主事。”年青氣盛的陸瓚,不畏權貴,不折氣節,得罪了陸炳及嚴嵩,本應是狀元而被改為二甲。而在雷州,這段文字卻演澤成陸瓚雅辭狀元的傳說。

初入仕途的陸瓚在督管大內任內,事必躬親,為官清正。他經手的匠役支付,錢財分文不差,每年節省下的錢財累以萬計。後又升虞司員外郞,遷屯田司郎中。

嘉靖四十壹年,陸瓚始知雷州府,從此留下千古美名。萬歷《廣東通誌》記載:“龍遊人,進士。嘉靖中知雷州,寬簡臨民,尤勵苦節,時當入覲,故事有夫馬供億,瓚壹切罷去。及所余贖鍰皆蠲除之。在官三載,不攜家屬,歸途行李蕭然。”嘉慶《雷州府誌》在此下另有壹段:“間擬囗囗臨行悉取其券焚之。”其中囗囗兩字模糊不清,有人當“贖鍰”。我們雖不知其焚的是何物,但也定是寬民仁政之為。

正因陸瓚對百姓寬簡仁厚,敬重守節之人,同時廢除用錢贖罪的制度,又免除自已本該有的特權,且潔身自好,清廉如水。故有“郡北十五裏有泉清冽,人以比之,立碑其側號曰陸公泉。”(《廣東通誌》)。

陸公泉,可以說,是歷史留給雷州的壹處文化遺跡,也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內涵。雷州民間流傳著這麽壹個傳說:明嘉靖年間,知府陸瓚朝覲,士民攀轅送之載道,道有流泉湧出。眾人稱泉水清與陸公同,於是建陸公泉亭,立碑勒“陸公泉”以紀念。還有壹種說法,陸瓚久病未愈,百藥不效,飲此泉病則愈。雷州人將此泉比其清政建之。自此,陸公泉、陸公泉亭就刻在雷州府史籍發黃的扉頁上,也烙在了雷州人的心坎裏。

而實際上,這口平地湧泉早而有之,只因陸瓚官聲清廉,才改名為陸公泉。南宋開慶元年,武狀元項桂發任海南制置使兼知雷州府事,就在清泉旁創建了永泉庵。清光緒年間,永泉庵又演變為永泉寺,最後改陸公泉寺名之。而陸公泉寺也與其他寺廟略不同,不但事佛,還祀奉著陸瓚等名宦。陸瓚的塑像頭戴官帽,身著官袍,手撚官珠,神態自若,風度翩翩。人們用這種最原始、最純樸的儀式紀念他。

明清時期,陸公泉是雷州府雷陽驛通往城月驛的必經之地,陸公泉壹帶曾熙熙攘攘。清泉、亭臺、驛道與古剎,吸引著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忘返。南粵先賢陳瑸有聯:“去雷城十數裏,暫歇歇,吃陸公泉壹茶,問日中土俗民情,莫訝僧門亦近市;離京國萬重關,欲行行,坐徐公亭半響,覽天外山光鳥性,方知寒谷早回春。”這便是清代雷州著名的“陸泉冰心”景觀,陸公泉寺也成為當時雷州府首屈壹指的禪宗寺院。

其實,史料中關於陸瓚政績的記載並不多。新《海康縣誌》記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夏天,雨水過多致南門西及北城崩塌,後知府陸瓚帶領雷州人民重新修建了城墻,鄉賢莫天賦作記。也僅此而已。

但雷州後人卻給予了陸瓚太多的贊譽。他們以《陸泉冰心》《陸公泉》《雷州陸公泉》等為題,賦詩吟唱。康熙廿壹年分巡雷廉道程憲吟道:“遐哉陸太守,為政古仁人”。康熙年間,遂溪縣教諭陳繼慶贊曰:“陸公為政有循聲,留得甘泉***著名”。雍正十年,張元彪知海康,抵官日,於城外陸公泉飲酒作詩,頌曰:“陸公遺澤千載流,繄予何來亦東淛”,等等。他們稱陸瓚為明朝“守節最著者”。

的確,陸瓚也配得上此稱號。嘉靖甲子年,陸瓚轉任山東按察司副使,巡視登萊二州海道。隆慶丁卯年恩晉封誥命;戊辰年轉升四川布政司左參政。所到之處,勤政為民,惠民愛民,民懷其德。隆慶己已年,丁父憂,陸贊回鄉守孝,年四十即請求歸養,後居龍遊城陸家巷三十余載。瓚為人長厚恬淡,無貴顯容,鄉人對他極為敬重。當時,人們評價瓚“有守”,其兄佐“有為”,並稱二陸。陸瓚還曾作《萬歷丙子縣誌序》,他在序中感嘆:“習尚昔固號儉嗇也,今則日事於侈靡,即使加意於約束而俗已漸成澆漓。”表達出他對當時民俗之變的擔憂。

陸瓚卒於萬歷丙申廿四年五月十三日戌時。萬歷三十五年丁二未歲次冬月,龍遊知縣萬廷謙為《陸氏宗譜》陸瓚像敬撰:“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科第連登,官階疊晉,位列禦史,累升參政。年逾花甲,掛官不仕,山水怡情,田園鋤蒔,苦經枕士,二陸賢嗣,越十余年,古稀而逝。”

且陸氏後人,也大多“有為、有守”。陸佐子大受,誠敬世其家;陸瓚子世彥,萬歷十九年舉人,以博雅稱,醇謹有文譽。“有為、有守”,也成了龍遊城南陸氏的家風。

我想,人們敬陸瓚,是因為他“持已恭謹”,仁以為己任,謙虛謹慎,低調做事;人們思陸瓚,是因為他“禦民平恕”,心系百姓,為寬簡仁,明德親民;人們頌陸瓚,更是因為他“守極冰潔”,為官清廉,此乃官之氣節。在南孔聖地衢州,先有宋趙抃,“清獻先生無壹錢,故應琴鶴是傳家”;後有陸瓚,成明朝“守節最著者”。而他們,都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梁。

我沒有到過雷州,也沒喝過陸公泉水,不知甘甜與否?但我知道,陸公泉清澈的泉水會壹直湧流不息,潺潺流淌。因為,無論是龍遊,還是雷州,“為政循聲清如泉”,都是民心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