愭的組詞如下:
恭愭、順愭、畏愭、懼愭。
愭的釋義:
恭順。畏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正韻》渠宜切,音耆。《韻略》恭也。《韻會》畏也,敬也。
廣韻是北宋陳彭年、丘雍創作的語言學著作,成書於公元1008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廣韻》為增廣《切韻》而作,除增字加註外,部目也略有增訂。全書分5卷,收錄26194字,註文191692字,分206韻,較《切韻》增多13韻,字數比《切韻》增加了壹倍以上。
206韻中,平聲57韻(上平28韻,下平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在《廣韻》中,讀音相同的字列為小韻,每壹小韻的第壹字以下,均先釋字義,然後註音,標明同音字的數目,余下各字,分別釋義,不再註音。
廣韻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它使已經亡佚的《切韻》的古音得以完整地流傳了下來,成為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的重要資料,現存的《廣韻》版本很多。較受肯定的是清代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刊本。
廣韻***5卷,平聲因字多分上、下兩卷,上、去、入聲各壹卷。收字26194,較陸法言《切韻》 增加14036字,註文191692字,也較陸書為詳。
全書分206韻,其中193韻從陸氏《切韻》而來,2韻(儼韻、釅韻)從《王韻》而來,11韻(諄、準、稃、術、桓、緩、換、末、戈、果、過韻)采自天寶本《唐韻》。206韻包括平聲57韻(上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和入聲34韻。
全書平、上、去、入韻數不等,是因為去聲祭、泰、央、廢四韻沒有平、上、入聲相配,冬韻、臻韻的上聲因字少而附入腫韻、隱韻,臻韻的去聲僅1字,附入斌韻,痕韻的入聲因字少而附入沒韻,沒有單獨列出韻目來。206韻韻目的排列次序,則采自李舟《切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