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外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外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風寒濕型和風濕熱型。

壹、辨證要點:

1,風寒濕型:關節腫脹,不紅不熱,多酸少痛,熱少痛,低熱,小便清長,脈浮或緊,苔薄白或膩。

2.風濕熱型:局部燒灼感,紅腫熱痛,冷涼舒適,伴高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黃赤,脈滑,苔黃燥。

二、內部處理方法:

1,風寒濕型:

“治療思路”:祛風散寒祛濕。

處方:

制川烏(先煎)4.5克,獨活各4.5克,

桂枝4.5克,生甘草3克,防風9克。

姜黃9克,油松12克,茅術6克,

生米粒12g,茯苓12g,威靈仙12g,

加減:對於久病、面色蒼白、氣血不足的患者,以當歸補血湯為主,加炙黃芪9克、當歸9克、白芍9克。(即氣血雙補的當歸補血湯加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的白芍)。

2、風濕熱型:

處方:

桂枝3g,石膏(碎)18g,赤芍4.5g,忍冬藤15g,黃柏9g,知母12g,甘草3g。酒釀12g,生米粒12g,蠶沙12g(炒)。

“加減”:鼻衄患者,去溫桂枝,加犀角9克(先炒,量要大),生地黃15克,牡丹皮4.5克。汗多陰多者加金釵石斛12g(先煎),麥冬9g,天花粉9g。

中成藥的應用:金烏骨痛膠囊、通痹膠囊、痹痛寧膠囊等。

四、外治法:

1,風寒濕型:

1)惠陽玉龍膏外敷。

2)紅鈴酒外敷,每日4-5次。

3)燙風散,燙熱。(用神燈烤壹下就好)

4)虎爪、草籽外敷。如果塗在痛處,會覺得疼。如果起泡,立即取出並用無菌紗布覆蓋。

註:中華本草:虎爪草籽:有止瘧、止痛、退黃、平喘、祛痰作用。治療偏頭痛;牙痛;鶴膝風;類風濕關節痛;拉普拉斯算子;癰、瘡、腫、毒都有很好的效果。因為有毒,應用時要小心,口服容易引起腸炎。

2、風濕熱型:

1)太乙膏外敷。

2)金膏拌紅神丸外敷。

動詞 (verb的縮寫)針灸

上肢:肩峰、曲池、赤澤、外關、合谷等。

下肢:石豐、膝眼、陽陵泉、足三裏、參麥、昆侖等。,應采用吹掃的方法,並保持針65438±05分鐘。

音符上方是主要穴位。在此基礎上,可隨癥狀增加適當穴位,增強治療效果。

不及物動詞外用處方

1,惠陽玉龍膏“正宗手術”

將生草烏(炒)、生姜(煨)90克,赤芍(炒)、白芷、天南星(煨)30克,肉桂15克研成細末。

功能:溫經活血,散寒化痰。

用法:熱酒也可與膏藥混合。

惠陽玉龍膏:即使用凡士林8/10和惠陽玉龍膏2/10,混合均勻成膏。

2、紅酒(體驗)

生當歸(切片)60克,紅花30克,花椒30克,肉桂60克(切片),樟腦15克,阿莎麗15克(粉碎),幹姜30克(切片)。用95%酒精浸泡2斤(1000ml)七天。

功能:活血、消腫、止痛。

使用方法:用棉花蘸取患處(塌陷後患處上方)揉搓兩次,每次10分鐘。

此法療效較好,可能與酒性辛溫可行,活血化瘀有關。

3.太乙軟膏“正宗手術”

功能:消腫、清火、解毒、生肌。

4.三的《醫案金鏡》(我對這種藥很熟悉,因為它是我院制劑室生產的。用於扭傷、挫傷、腮腺炎等。)

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各5公斤,天南星、陳皮、蒼術、甘草、厚樸各2公斤,瓜蔞10公斤。

“法”:上藥,研成細末。

功能:清熱利濕,化瘀化痰,消腫止痛。治療所有陽證。

陽證:癤、癰、丹毒、膿腫等。,表現為紅、腫、熱、痛。

陰證:腫瘤、結核感染等。,表現為面色蒼白,不熱,不痛或隱痛,平塌,麻木等癥狀都是陰。

用法:可與酒、洋蔥汁、香油、蜂蜜、菊花露、絲瓜葉搗碎汁等混合。實際上,在應用中,選擇什麽作為敷料的基底主要取決於它是用於什麽目的。如果活血通絡祛瘀,選擇用酒敷;如果用來消腫消炎,就要用蜂蜜。

註:金色膏體:即8/10凡士林和2/10黃金粉混合成糊狀。

凡士林是幹的,還會刺激皮膚。若皮膚濕爛,瘡已爛,則敷薄勤換,以免皮膚被膿液浸濕,不易幹燥。

5、鐵風散《傷科精粹》

藥方:羌活3克,防風3克,白芷3克,當歸3克,細辛3克,芫花3克,白芍3克,吳茱萸3克,肉桂3克,共研成細末。

功能:溫經散寒,祛風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風寒濕引起的。

6)老陳醋熱敷:我用過這個方法,不太理想,只能緩解。

七。護理和預防

1,平時註意保暖,避免感冒,防止受潮。

2.恢復後必須逐漸增加活動量,並可給予適當的醫療康復鍛煉。

八、飲食註意

1,飲食要清淡、定量、易消化。

2、發作期間不吃刺激性食物。

註僅供參考。自行配藥請咨詢中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