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辟谷:“辟谷”壹詞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壹種養生方式。辟谷又叫卻谷、卻粒、絕谷、去谷、斷谷。道教認為,人食五谷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為此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
古人也常把辟谷當做壹種養生保健法則,《洗髓經》有“食少而服氣,乃得享天年”之說,說明辟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史記·留侯傳》:“張良性多疾,即導引不食谷。”說的是以導引辟谷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凡行辟谷,壹是要堅持食氣,二是仍得食用谷麥飯食以外的雜食藥餌。谷食氣具體方法的帛書,是我國第壹部辟谷療法專著。據考證,帛書是漢初的寫本,大約在高祖惠帝時期(公元前206—188年)。詳其內容,可能是先秦時流傳下來的古逸書呴)炊(吹)之,視利止。”意謂初行辟谷時往往產生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的饑餓現象,須用“吹呴”食氣法加以克服。這裏將辟谷與行氣聯在壹起,和《莊子·刻意》將行氣與導引聯在壹起壹樣,似皆表明此三術在先秦時最初存在的狀態。
服氣辟谷
辟谷食氣主要是采用綿長柔細的呼吸方法。這壹方法來源於仿生吐納,所以又叫做龜息。道家認為,烏龜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它“食氣”。氣在人體內循環不止,不可或缺。氣的運行包含著人體最深奧的秘密。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練習“服氣”,不僅能抵禦斷食帶來的饑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藝文類聚》載,三國時有名的氣功家郤儉,“少時行獵,墮空冢中饑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回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俯或仰。儉亦素聞龜能導引,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饑。百余日,頗苦極。後人有偶窺冢中,見儉而出之。後竟能咽氣斷谷。”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許多辟谷流派,形成了繁復的食氣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氣法,太威儀先生用氣法、太無先生服氣法、茅山先生服內氣法、太清王老口傳服氣法、幻真先生服內元氣法以及靈寶功等,功種多樣、方法有異,但其基本內核仍是柔緩細長的呼吸吐納。
禁食壹天內,肝臟儲存的糖原就已耗竭,由於紅細胞和腦組織通常情況下只燃燒葡萄糖,因此人體開始把其他能源物質轉化為糖以滿足所需;禁食36小時後,肌肉蛋白質分解釋放出氨基酸,肝臟在激素的影響下攝取丙氨酸來制造糖;禁食48小時後,機體開始大量動員脂肪來產生能量。不過脂肪並非“清潔能源”,在消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酸性產物,血液和尿液中酮體的含量迅速提高,體液的酸堿平衡開始經受考驗。如果此時饑餓仍未解除,脂肪燃燒也無法滿足生命需要時,人體不得不再次大量分解蛋白質。“服氣辟谷者是把空氣和水當成了食物,而且這是最簡單、最幹凈的食物”;“辟谷中所提倡的服氣,則是配合腹部呼吸產生真空吸力,將空氣吸入消化道” ;“道教的’服氣辟谷’術的推理就是:唾液、空氣、水通過吞咽、正確的呼吸法,進入消化道內,在體內合成營養物質,從而可以長期不食五谷而維持生命”。
我的辟谷體驗:
體重變化
在辟谷的第壹天到第五天時,體重減輕最為明顯, ?辟谷養生壹天平均會減輕1至2千克,從第5天開始,每天減輕0.5至1千克,以後幾乎都是以壹定的遞減方式減輕體重(有時也有例外,視乎每人的自身體質因素及配合情況而定)。
生理機能的變化
在辟谷期間,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顯著下降,低血壓患者有的血壓反而會上升,但視覺、聽覺及觸覺變得敏銳,記憶力和聯想力也會增強,白細胞的數量在辟谷第壹周之內沒有改變,第7天開始增加,至第11天起急速增加,日增1.57 倍甚至更多,說明辟谷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壹部分人在辟谷期間,全身會釋放出壹種特有的臭氣味,連呼出的氣體亦有臭味,這是由於體內的代謝廢物,有毒物質經皮膚排出體外的原故。
舌苔的變化
辟谷初期,口腔內粘著性增高,照鏡子看舌面,長了黃色的舌苔,甚至有的人呈現黑色舌苔,10天以內很少清切,若繼續辟谷,舌苔便會清潔,表示毒素排出,身心凈化。
排便與排尿的變化
辟谷期間大便次數減少,壹般在辟谷開始的最初1-4天內排壹次便,這種大便叫宿便,宿便的顏色壹般是黑色或黑綠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狀(也有少數例外),這是正常現象。
氣攻病竈
辟谷其間少數人會出現氣攻病竈現象,有的病好似加重,或者排泄病毒,拉出黑色東西,如乏力或容易疲憊等,這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正常反映。
辟谷時間:
壹周以內的辟谷屬短期辟谷。
壹周以上至三周的辟谷屬中期辟谷。
三周至五周的辟谷屬長期辟谷。
五周以上的辟谷屬超長期辟谷。
三天以內的辟谷對增功治病雖有效應,但不明顯。三至七天的辟谷有些疾病可收到明顯的療效,甚至痊愈。但多數疾病需經過壹個中期辟谷才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從實踐中觀察,只要處於良好的辟谷狀態(有精神·有力量·身心愉悅),相對來講,辟谷的時間長些為好。
我自己的看法,辟谷之所以不同於絕食、斷食,區別就是狀態不同:有精神·有力量·身心愉悅。而且能正常工作學習。否則就不叫辟谷,就是逞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