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標準,歷代學者、藏書家都提出過不同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張之洞的說法。張氏解釋善本之義有三:
壹曰足本,無闕卷,未刪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註。
三曰舊本,舊刻、舊抄。
其中壹、二條是從圖書內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條則從版本產生年代的角度來講。現代的版本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則”,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
目前市場上出售古籍書,較為盛行,但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古籍書已是鳳毛麟角,難以見到,故大多數均為清代或者民國時期的書籍。
對於如何鑒別清代版本古籍書的問題,根據筆者多年來的壹些實踐體會,有如下幾點以供參考。
壹、對清代書籍的版別要有所認識,其大致可分內府刻本、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等四大類別。內府刻本主要指武英殿刻本;官刻本主要指各省、府、州、縣學校、書院刻本;私刻本主要指私人刻書;坊刻本指書坊刻本,如蘇州掃葉山房,揚州文官堂、寧波群玉山房,安徽屯溪茹古堂、金陵奎璧齋等等。
二、對清代書籍的特征要有所掌握清初刻本多有明代遺風,字形長方、橫細豎粗。如順治刻本《甲申集》、《梅村集》。康熙以後多為硬體字和軟體字。硬體字即仿宋體;軟體字即寫體,如《板橋集》、《綠窗遺稿》、《楊太後詩》等。
三、對清代書籍的紙張要有所了解。其多為開化紙、棉紙、黃榜紙、毛邊紙、毛太紙等,顏色呈暗黃,紙質柔軟耐久。
四、對清代書籍的版式要有所辨別。壹般多為左右雙邊,也有四周雙邊、單邊。多白口、少黑口,裝幀大多為線裝。
總之,對清代版本書籍的鑒定方法除上述幾方面外,還應註意書的作者及成書年代是否相符,也是鑒定清代古籍書是否屬真本或仿本的重要壹環。
對照上面的知識,妳可以先鑒定壹下自己的書達到了哪種程度,查閱近年市場上是否有拍賣成交記錄?再查閱壹下是否是孤本?再找專業人士鑒定具體價值,光壹句話是不可能判斷出準確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