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為金代著名醫學家 ,金元四大家之壹 。字明之,晚年自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張元素的弟子。臨床上善用溫補方法調理脾胃,後世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術思想為補土派。明·高武的《針灸聚英發揮》輯錄“東垣針法”壹篇,推崇其在針灸學術上的見解和經驗。李杲是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壹,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他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沈穩安靜,極少言笑,十分喜愛讀書。李杲20多歲時,他的母親患病,請了許多醫生前來,治療無效,也就糊裏糊塗地病死了。這件事對他的觸動極大,從此便立誌學醫。他聽說易州的張元素的名聲很大,便攜重金前去拜師學醫。由於他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學習得很快,幾年以後,就已經學得很好了。李杲生活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時有瘟疫流行,他見到許多人患了“大頭天行”的病,頭大得像西瓜壹樣,非常痛苦,便潛心鉆研《內經》、《傷寒》等書,終於研究出了壹張方子,治療此病非常有效,後來,他將這張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來人往的熱鬧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幾乎沒有治不好的。有人還將這張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傳更廣,當時人們都以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醫”之名。他精通醫術,但並不行醫。而每次為人治病,療效甚佳,常給親朋看病開方,對於治療十分有心得,尤其對中焦脾土在治療中的意義有獨到的見解,他的老師,易水學派的張元素就很重視脾胃。他的學說就充分地繼承了這壹點。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時交往的多是壹些上層社會的有錢有勢的貴人,他們養尊處優,膏粱厚味,易傷脾胃,所患疾病多屬此類。另外,當時適值元兵南下,戰亂頻繁,人民在饑餓、驚慌、憂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飲食沒有規律,也很易傷脾胃。鑒於此,他認為只讀古方是不夠的,必須面對新的社會現實,分析病人的特點來研究方藥,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學說的社
詳見百科詞條:李杲 [ 最後修訂於2015/11/7 15:29:03 ***1302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