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羊矢簡介

羊矢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人體部位名·羊矢 5 經外奇穴名·羊矢 5.1 羊矢穴的定位 5.2 羊矢穴主治病證 5.3 刺灸法 6 經穴別名·羊矢 6.1 氣沖穴的別名·羊矢 6.1.1 羊矢的別名 6.1.2 特異性 6.1.3 出處 6.1.4 穴名解 6.1.5 所屬部位 6.1.6 氣沖穴的定位 6.1.7 氣沖穴的取法 6.1.8 氣沖穴穴位解剖 6.1.8.1 層次解剖 6.1.8.2 穴區神經、血管 6.1.9 氣沖穴的功效與作用 6.1.10 氣沖穴主治病證 6.1.11 刺灸法 6.1.11.1 刺法 6.1.11.2 灸法 6.1.12 氣沖穴的配伍 6.1.13 文獻摘要 6.1.14 研究進展 6.2 急脈的別名·羊矢 6.2.1 急脈穴的別名 6.2.2 出處 6.2.3 穴名解 6.2.4 所屬部位 6.2.5 急脈穴的定位 6.2.6 急脈穴的取法 6.2.7 急脈穴穴位解剖 6.2.7.1 層次解剖 6.2.7.2 穴區神經、血管 6.2.8 急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6.2.9 急脈穴主治病證 6.2.10 刺灸法 6.2.10.1 刺法 6.2.10.2 灸法 6.2.11 急脈穴的配伍 6.2.12 文獻摘要 6.2.13 急脈穴研究進展 6.2.13.1 治療腸痙攣 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羊矢 1 拼音

yáng shǐ

2 英文參考

Qìchōng ST30 [中國針灸學詞典]

3 概述

羊矢:1.人體部位名;2.經外奇穴名;3.經穴別名。

4 人體部位名·羊矢

羊矢為人體部位名[1]。《針灸甲乙經》:“陰廉,在羊矢下。”指位於腹股溝下方的淋巴結,形如羊屎,故名[1]。

5 經外奇穴名·羊矢

羊矢為經外奇穴名[2][1]。出《備急千金要方》。位於腹股溝淋巴結處[1]。主治癭瘤,氣攻兩脅,疝氣偏墜等[1]。

《備急千金要方》:“癭瘤……胸堂、羊矢,灸壹百壯”。

5.1 羊矢穴的定位

位於腹股溝淋巴結處[1]。

定位缺如[2]。

《醫學入門》定於“氣沖下壹寸”[2]。

《類經圖翼》定於“會陰旁三寸,股內橫紋中,按皮肉間有核如羊矢。可刺三分,灸七壯”[2]。

近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定位於“股內橫紋中,鼠蹊內端與恥骨上緣之交點”處[2]。

《針灸經外奇 *** 譜》則謂在“恥骨結節之高點處”[2]。

5.2 羊矢穴主治病證

主治癭瘤,氣攻兩脅,疝氣偏墜等[1]。

5.3 刺灸法

斜刺深0.2~0.3寸,可灸[1]。

《備急千金要方》:“癭瘤……胸堂、羊矢,灸壹百壯”。

《類經圖翼》:“可刺三分,灸七壯。”

6 經穴別名·羊矢 6.1 氣沖穴的別名·羊矢

羊矢為經穴別名,即氣沖[1]。見《針灸學》(南京)。

穴位 氣沖 漢語拼音 Qichong 羅馬拼音 Chichung 美國英譯名 Rushing Energy 各

號 中國 ST30 日本 30 法

國 莫蘭特氏 E30 富耶氏 E30 德國 M30 英國 S30 美國 St30

氣沖為經穴名(Qìchōng ST30)[3]。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氣街(《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羊矢(《針灸學》(南京))。屬足陽明胃經[3]。氣沖是足陽明胃經、沖脈的交會穴,是沖脈的起點。氣指經氣,沖指沖要,穴在氣街部位,當沖脈起始部,為經氣之要道,故名氣沖[3]。主治少腹痛,疝氣,腹股溝疼痛,偏墜,睪丸腫痛,小便淋瀝,遺精,陽痿,小腹滿痛,腰痛控睪,睪丸炎, *** 中痛,陰腫,奔豚, *** 腫痛,淋瀝,癃閉,月經不調,帶下,難產,崩漏,經閉,不孕,胞衣不下,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癥,腹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6.1.1 羊矢的別名

氣街(《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羊矢(《針灸學》(南京))。

6.1.2 特異性

足陽明胃經、沖脈的交會穴。

6.1.3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下挾臍,入氣街中。《針灸甲乙經》:氣沖,在歸來下,鼠鼷上壹寸,動脈應手。

6.1.4 穴名解

氣指經氣,沖指沖要,穴在氣街部位,當沖脈起始部,為經氣之要道,故名氣沖[3]。

氣,此處指下腹阻脹之氣。沖,指沖動、上沖,亦有交通要道之義。本穴居歸來穴之下,為腹氣出入沖要,故名“氣沖”。《內經》稱為“氣街”。《黃帝內經靈樞·街氣》:“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內經·動輸》載:“四街者,氣之徑路也。”此穴在鼠鼷部的股動脈搏動處,屬“四街”之壹,為氣血運行的重要通道。[4]

人當呼氣時,腹氣由歸來下降:吸氣時,腹氣由本穴上沖,與歸來成橐龠之用。歸來居本穴之上,其作用為鎮墜下降,本穴居歸來之下,其作用為擎舉上沖,故名“氣沖”。[4]

沖脈起於本穴,故名之[4]。

6.1.5 所屬部位

下腹[5]

6.1.6 氣沖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氣沖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6][7]。

氣沖位於腹部,臍下5寸旁開2寸處(《針灸甲乙經》、《黃帝內經素問·刺熱篇》王冰註)[8]。

壹說氣沖“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8]。

氣沖在腹股溝區,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動脈搏動處。仰臥取穴[3]。

氣沖穴位置,《針灸甲乙經》載:“在歸來下,鼠鼷上壹寸,動脈應手。”《備急千金要方》謂:“在歸來下壹寸,鼠鼷上壹寸。”《黃帝內經素問·刺熱篇》王冰註謂:“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同身寸之壹寸動脈應手。”其與腹正中線距離有2寸(《針灸甲乙經》)和3寸(《針灸資生經》)二說[8]。今從《針灸甲乙經》和《黃帝內經素問》王冰註定位[8]。

氣沖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氣沖穴的位置

氣沖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

氣沖穴的位置(肌肉)

氣沖穴的位置(內臟)

6.1.7 氣沖穴的取法

仰臥位,在天樞穴下5寸,曲骨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氣沖在腹股溝區,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動脈搏動處。仰臥取穴[3]。

仰臥位,當恥骨聯合上緣中點、中線旁開2寸處,動脈搏動處取穴[9]。

6.1.8 氣沖穴穴位解剖

氣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層)。皮膚由髂腹下神經的皮支分布。在皮下筋膜內的脂性層和膜性層之間,除有上述皮神經外,還有腹壁淺動、靜脈。針經血管內側,穿腹外斜肌腱膜,進經腹內斜肌和腹橫肌,或經該二肌下緣,刺入腹股溝管的內容(男性為精索,女性為子宮圓韌帶)。該處為腹前下壁薄弱部分。

6.1.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3]。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弓狀緣[7]。

6.1.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和腹壁淺動、靜脈分布;深層有腹壁下動脈經過;內下方有精索(男)或子宮圓韌帶(女)經過[7]。

布有髂腹股溝神經;並有腹壁淺動、靜脈通過,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8]。

6.1.9 氣沖穴的功效與作用

調經血,舒宗筋,理氣止痛。

氣沖有舒宗筋、理厥氣、調膀胱、和營血的作用[3]。

《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載有:“胃為水谷之海,其俞上在氣街,下至三裏。”此穴在氣街之處,為氣之出路,言其下行沖過肝脾二經,方達三裏:同時又與沖脈並行,主治疝氣奔豚、妊娠子氣上沖攻心。本穴能治呃逆,呃逆不止,即氣上沖也,治之最效。[4]

6.1.10 氣沖穴主治病證

氣沖穴主治少腹痛,疝氣,腹股溝疼痛,偏墜,睪丸腫痛,小便淋瀝,遺精,陽痿,小腹滿痛,腰痛控睪,睪丸炎, *** 中痛,陰腫,奔豚, *** 腫痛,淋瀝,癃閉,月經不調,帶下,難產,崩漏,經閉,不孕,胞衣不下,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癥,腹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氣沖穴主治少腹痛、疝氣、腹股溝疼痛[7]。

氣沖主治疝氣,偏墜,睪丸腫痛,小便淋瀝,月經不調,帶下,難產,遺精,陽痿等[8]。

氣沖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小腹滿痛、腰痛控睪、奔豚、疝氣、 *** 腫痛、陽痿、淋瀝、癃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經閉、不孕、難產、胞衣不下等。

現代又多用氣沖治療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睪丸炎等[3]。

氣沖穴主治月經不調,不孕,陽痿, *** 中痛,陰腫,睪丸痛;腹痛,疝氣[9]。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睪丸炎,疝氣;

婦產科系統疾病:痛經,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癥。

6.1.11 刺灸法

氣沖穴所處位置,男子約當精索、女子約為子宮圓韌帶處,且靠近動脈,故宜慎刺少灸[3]。

6.1.11.1 刺法

直刺0.8~1.2寸[7]。

壹般直刺0.5~1.0寸[3][8][9],局部重脹[9]。

向外陰方向斜刺1~2寸,局部有酸脹感並向生殖器擴散[9]。

註意:針刺不宜過深[9]。

6.1.11.2 灸法

艾條灸5~10分鐘[8]。

艾炷灸3~5壯;艾卷灸5~10分鐘[3]。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6.1.12 氣沖穴的配伍

氣沖配曲泉、太沖,有溫經理氣的作用,治疝氣[9]。

氣沖配三陰交、關元,治婦科病證[9]。

6.1.13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刺氣街,中脈,備不出為腫鼠仆。

《黃帝內經靈樞·雜病》: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

《針灸甲乙經》:腰痛控睪,小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氣街。脫肛,下利氣街主之。婦人無子及少腹痛,刺氣沖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炷如大麥,禁不可針。

6.1.14 研究進展

據報道,選用雙側外陵透氣沖、三陰交,切口旁針麻,用於輸卵管結紮術[3]。

6.2 急脈的別名·羊矢

羊矢為經穴別名,即急脈[10]。見《醫學入門》。

穴位 急脈 漢語拼音 Jimai 羅馬拼音 Chimai 美國英譯名 Rapid Pulse 各

號 中國 LR12 日本 12 法

國 莫蘭特氏 F12 富耶氏 F12 德國 LE12 英國 liv12 美國 Li12

急脈為經穴名(Jímài LR12)[11]。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屬足厥陰肝經[11]。急即急促,脈即經脈、動脈,此穴在大腿根部內側,局部動脈(股動脈)急促應手,故名急脈[11]。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側痛,疝氣,小腹痛,少腹痛,月經不調, *** 痛,腿痛,睪丸痛,外陰腫痛,現代又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子宮脫垂,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等。

6.2.1 急脈穴的別名

羊矢(《醫學入門》)。

6.2.2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沖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厥 *** 中急脈各壹。

6.2.3 穴名解

急即急促,脈即經脈、動脈,此穴在大腿根部內側,局部動脈(股動脈)急促應手,故名急脈[11]。

急,指拘急、急促,有緊之義,沖動曰急。脈,《黃帝內經靈樞·決氣》:“塑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穴在腹股溝動脈搏動應手處,《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註謂:“肝經有急脈,在 *** 中之上,行小腹下,引陰丸,寒則為疼,其脈甚急。故曰急脈。”能舒前陰及下腹筋脈拘急諸病,故名。[4]

急脈與陰廉同壹穴底,其實則壹穴也。急脈在筋核上方,陰廉在筋核下方,後人強分之耳。核下有脈,其動滑促,因名急脈。[4]

6.2.4 所屬部位

腹[12]

6.2.5 急脈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急脈穴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沖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6]。

急脈穴位於腹股溝區,橫平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5寸,仰臥取穴[11]。

急脈穴位於恥骨聯合下緣旁開2.5寸,當腹股溝處[13]。

急脈穴在足厥陰肝經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11]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肌肉)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6.2.6 急脈穴的取法

急脈穴位於腹股溝區,橫平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5寸。仰臥取穴[11]。

仰臥位,先取恥骨聯合下緣,再於其旁開25寸處取穴。

仰臥位,於恥骨聯合下緣旁開2.5寸,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取穴[14]。

6.2.7 急脈穴穴位解剖

急脈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恥骨肌、短收肌。皮膚由生殖股神經的股支分布。股三角位於大腿前內側,由縫匠肌、長收肌和腹股溝韌帶圍成,其三角的前壁為闊筋膜覆蓋,後壁由髂腰肌、恥骨肌及長收肌組成。三角內由外向外排列有股神經、股靜脈、股動脈及股管,還有血管神經的分支、淋巴結和結締組織。股動脈的體表投影標誌是:當屈髖並稍外展外旋大腿時,由髂前上棘至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至股骨內收肌結節,作壹連線,該線的上三分之二即是。股深動脈在腹股溝韌速寫上方起於股動脈後壁。

6.2.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恥骨肌→閉孔外肌[11]。

皮膚→皮下組織→恥骨肌→閉孔外肌[15]。

6.2.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股神經前皮支、髂腹股溝神經和腹壁淺靜脈分布;深層有股神經肌支、閉孔神經肌支和 *** 外動脈、閉孔動脈分布;下內側有閉孔神經幹經過,下外側有股動、靜脈幹經過.

布有髂腹股溝神經,深層下方為閉孔神經的前支;並有 *** 外動、靜脈的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的恥骨支通過,外方為股靜脈[13]。

6.2.8 急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急脈穴具有疏理肝膽,通調下焦的功效。

急脈穴有理下焦、止疝痛的作用[11]。

急脈穴有調肝止痛、理氣導疝之功,主治少腹痛,疝氣,睪丸痛[4]。

6.2.9 急脈穴主治病證

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側痛,疝氣,小腹痛,少腹痛,月經不調, *** 痛,腿痛,睪丸痛,外陰腫痛,現代又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子宮脫垂,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等。

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側痛等[11]。

急脈穴主治疝氣、小腹痛、陰挺[15][15]。

急脈穴主治少腹痛,月經不調,陰挺,疝氣, *** 痛,腿痛等[13]。

急脈穴主治少腹痛,疝氣,睪丸痛[4]。

急脈穴主治 *** 痛,外陰腫痛;陰挺;少腹痛;疝氣[14]。

現代又多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等[11]。

生殖系統疾病:子宮脫垂,疝氣,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

6.2.10 刺灸法 6.2.10.1 刺法

避開動脈[14][15][13],直刺0.5~0.8寸[14][15][13],局部有酸脹感[14],或擴散至外 *** [14]。

壹般直刺0.5~1.0寸,避開動脈[11]。

急脈乃厥陰之大絡,為睪丸之系帶,治癲疝可灸之,不可刺[4]。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註謂:“可灸而不可刺。”。

註意:針刺時須避開股支、靜脈。

6.2.10.2 灸法

可灸[11][14]。

艾條灸5~10分鐘[13]。《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註謂:“可灸而不可刺。”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6.2.11 急脈穴的配伍

急脈配太沖、曲泉,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急脈配太沖、中封、曲泉,治疝氣[14]。

急脈配關元、歸來,有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痛。

急脈配氣海、關元、歸來,治少腹痛[14]。

6.2.12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註:按之隱指堅然,甚按則痛引上下也,其左者中寒,則上引少腹,下引陰丸,善為痛,為少腹急中寒,此兩脈皆厥陰之大絡通行其中,故日厥陰急脈,即睪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少腹痛,即可灸。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胞下垂註,陰下脫,灸俠玉泉三寸,隨年壯三報。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6.2.13 急脈穴研究進展 6.2.13.1 治療腸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