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壹本中國誌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壹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這個荒誕不經確實很合理,在大多數作者看來都是脫離現實的,因為大家都沒見過。
還有就是作者不詳,但是有些古書寫道“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因為這本書是很久以前的,我估計也被後人改變了不少,古人說作者是壹個人,他自己把別的書上的誌怪之事集合起來,自己整理了壹下,就寫成了這本書。而現代的學者確認為是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的不斷完善才成了現在模樣。說法不壹而足,但是對我們的閱讀卻產生不了影響。我們就忽略吧。
傳世《山海經》全書篇幅不大,不到三萬二千字,包括《山經》和《海經》兩大部分。《山經》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5個部分,故《山經》又稱作《五臧山經》。
《海經》分為《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下面還有其他的小分類,我就不壹壹列舉了。值得壹提的是《山海經》的篇章結構與眾不同。除《大荒經》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開順序不是習以為常的東、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東。因為有作者是南方的人,所以有以南為尊的說法。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鹹國在女醜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壹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山海經》又是壹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後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通過以上對於《山海經》的結構內容價值等方面的分析,不難看出,這確實是壹本奇書。那種想象真的是腦洞大開。反正我是不知道作者看到了什麽才可以寫出這書。我估計是想象力驚人吧,我反正找不到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