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傳世的文獻上,秦漢之前的「咒」字,通常用在「詛咒/咒詛」這方面,主要是以負面的用法為主。如《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終根坐咒詛,誅,國除。」相信這正是您的問題所在。此時「咒」字是負面用語,而「祝」字則是不帶價值判斷的壹般用字。
差不多到了漢末魏晉時期,「咒」字的意義逐漸放寬,不再專門用作負面詛咒之用。所以斐松之所註的《三國誌》中,即有「使二人口頌咒文,使死者魂神徑至」的用法,其意正與漢初的「祝曰」是壹樣的。因此這個時期的神秘通靈語文,才從「祝」字變成了「咒」字。
同樣在魏晉時期,佛教在中國開始大大地興盛起來。而佛經裏所記載的不少「真言」,便在這種語言環境之下,也就被當時代的人稱作「咒文」、「咒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