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實際上是尿酸性關節炎,是壹種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疾病。
它的發病原理是:人體內嘌呤長期代謝障礙,尿酸產生過多或因為尿酸排泄不出去而導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骨關節、腎臟等相關部位,形成慢性反復急性發作的炎性疾病。
不過高尿酸不壹定都會出現痛風性關節炎,只有當關節因運動不當或過勞而發生勞損,特別是低溫或局部組織因乳酸增多而呈酸性時,尿酸沈積析出才出現關節炎。
尿酸沈積有壹定規律,往往在勞損且循環較差的部位和排泄管道,如大拇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耳廓和腎。尿酸鹽沈積於關節引起炎癥反應,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痛風名字的由來 ?
痛風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壹說形容痛感,連風吹過患處都劇痛難忍。
另壹說法形容這種病來去如風,來的時候劇烈疼痛,壹周左右,又自然好了。
但不註意的話不久就又復發,來無隱去無蹤。故而得名。
但我們查史料發現,痛風,在古代醫書常被稱為“白虎歷節”,發作時痛如虎咬。
而痛風壹詞,最早來源於金元四大家之壹的朱丹溪的《格致余論》:“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摶,熱血得寒,汙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這裏詳細地描述痛風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呈現的壹些典型癥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癥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
世界其它地方亦有痛風疾病的古代紀錄,如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經發現有痛風引至大拇趾關節病變。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稱痛風為“不能步行的病”,並指出痛風是富者的關節炎,而風濕則是貧者的關節炎。
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他對痛風下了以下的結論:“太監不會得到痛風,女人在更年期以後才會得到痛風,男性在有性生活後才會得到痛風,痛風的發炎在發生後40天內就會消退,痛風在春秋兩季較會發生。”
以當時中世紀的醫學概念“四體液說”,痛風是被認為關節的部位多了惡毒液體。頗為有趣的壹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壹度被認為是壹種社會向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方式的改變,如蛋白質攝入過多、愛吃火鍋、常喝老火湯等等,痛風已經成為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引發痛風的這些元兇妳中招了嗎 ?
1、肥胖
引起高尿酸的原因,與體內酮體生成有關。肥胖者攝入過多,增加嘌呤生成,也使血尿酸升高。肥胖可以引起胰島素抵抗,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胰島素抵抗會通過多種途徑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尿酸排泄障礙。通俗點說,就是尿酸排泄出去的通路被堵住了。
2、飲酒
要說痛風最突出的元兇,莫過於飲酒。酒水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不僅會抑制尿酸的排泄、促進尿酸的生成,還會加速高尿酸至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這壹發展進程。長期大量飲酒人群發生痛風是十分常見的,尤其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很容易誘發痛風。
3、高嘌呤食物
嘌呤代謝後的最終產物就是尿酸,當攝入過多的嘌呤,超過了自身的代謝能力,就會堆積在體內,形成高尿酸血癥,進而引起痛風。
為什麽痰濕體質容易得痛風 ?
從中醫的角度看,痛風主要表現出關節疼痛,屬於中醫“痹癥”的範疇,其主要病機為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關節疼痛。而內在因素是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加之飲食不節或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影響,導致濕滯在體內累積,日久化熱,濕熱痹阻,導致經絡不通而發生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俗話說,“十個痛風九個胖”,從中醫臨床觀察,痛風偏好痰濕體質,患者尤其以形體豐腴、有飲酒史的男性及喜進“肥甘厚味”的中老年人為主;關節疼痛發作起來尤以下肢關節為多,入夜痛甚。
痰濕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易引起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成痰濕內蘊的表現,通常表現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體胖大,舌苔白膩。
患者本身脾胃虛弱,臟腑功能失調,加之飲食不節或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影響,濕滯在體內累積,積而化熱,
痰濕體質自檢卡 :
判斷壹個人是否為痰濕體質,可以對以下8個問題打分來衡量:
什麽年紀容易得痛風 ?
痛風病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特別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男性,男女發病比例是20∶1。
近年來,痛風的發作越來越年輕化。
得了痛風,如何註意飲食?
得了痛風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調整不合理的飲食結構,這是健運脾胃、避免濕熱血瘀,防止痛風反復發作的基礎。
1、少吃高糖水果
水果中富含果糖,而果糖會升高血尿酸含量,因此,我們要註意避免大量攝入富含果糖的水果,尤其不宜選擇果汁和水果幹等食物種類。
痛風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較少的水果,如櫻桃、草莓、菠蘿、西瓜、桃子等。其中,有研究證實櫻桃對痛風有益處,有條件的還是可以適當吃些!
2、不吃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攝入過多是痛風發作的常見誘因,痛風飲食首要原則是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除了老火靚湯,日常高嘌呤的食物還真不少,這裏給大家簡單總結壹份高嘌呤常見食物清單:
動物內臟類:豬雜、牛雜、羊雜、雞雜等,尤以肝臟、腎、胰、腦等部位嘌呤更高。
海鮮類:小魚幹、沙丁魚、帶魚、三文魚、鳳尾魚、鰱魚、八爪魚、魷魚、皮皮蝦、生蠔、紫草、淡菜等。其實海鮮類食物大多數都是嘌呤比較高的,只有海參、海蜇皮、桂花魚、槍魚這為數不多的幾種是低嘌呤的。
其它類:肉餡、肉汁、肉湯、魚卵、鵝、斑雞、石雞、大豆制品、酵母、香菇等。
3、喝水有講究
痛風患者每日飲水最好在2500-3000毫升,這樣既保證充足的飲水量又能使體內尿酸水平下降。建議多喝堿性礦泉水,這樣有助於堿化尿液,當尿液中的PH值下降,尿酸的溶解度增高,有助於尿酸的排出。
痛風患者不宜飲用純凈水,純凈水偏酸性,且不含任何礦物質,長期飲用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或缺乏。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痛風並伴有嚴重心功能不全、嚴重腎功能不全、有明顯水腫的患者,不宜多飲水,否則會造成水中毒並加重水腫
4、多吃堿性食物
多吃堿性食物有助於中和尿酸,建議吃些含鉀多、含鈉少的堿性食物。如:慈姑、黃瓜、柿子,蘿蔔、板栗、生菜、茄子、白菜、卷心菜等。雞蛋和牛奶屬於低嘌呤食物,又能提供優質蛋白質,是痛風患者不錯的選擇。
5、禁酒
尤其是啤酒,或少飲酒也很重要。每日嘌呤的攝取量,應限制在150毫克以下。
痛風該怎麽治療 ?
1、西醫藥物治療
對於目前西醫已經證實有作用的藥物,請咨詢醫生並遵醫囑即可。
2、中醫治療
*急性發作期
痛風急性發作時壹般是脾胃濕熱證,表現為發熱、頭痛、關節明顯紅腫、脹痛,伴為飲食減少,大便不通,口
氣臭穢,舌苔黃膩以標證為主,應當急則治其標,此時中醫治療多用清熱利濕、消痹止痛法。
推薦四妙湯
材料:蒼術10克,懷牛膝15克,黃柏15克,薏苡仁30克(1人份)。
做法:以上藥材洗凈,藥材洗凈,加入鍋中,三碗水煮成壹碗水,趁熱溫服。
功效:清熱利濕,消痹止痛。
適合人群: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屬於濕熱痹阻者,常見關節紅腫,灼熱疼痛,不得屈伸,關節患處喜涼惡熱,甚至疼痛不可近手,口幹口苦,小便黃,舌紅,苔黃膩。
*間歇期或慢性期:
這個階段壹般疼痛癥狀不明顯,但時有關節疼痛發作,或僅表現為高尿酸血癥,標證基本已去或者輕微,中醫辨證多以脾虛濕困為主,治療上多采用健脾祛濕的方法。
推薦玉米須土茯苓陳皮五指毛桃茶
材料:玉米須30克,土茯苓30克,陳皮10克,五指毛桃15克(1人份)。
做法:以上藥材洗凈,藥材洗凈,加入鍋中,三碗水煮成壹碗水,趁熱溫服。
功效:健脾祛濕。
適合人群:脾虛濕困型高尿酸血癥者,常見於大魚大肉或喜食肥甘厚膩者,形體偏胖,口黏不爽,大便溏爛,舌苔厚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