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源於《易經》:“澤中有火”,“火引於澤”。澤指的是湖泊和池塘。“河中有火”是對湖泊、池塘水面油蒸氣著火現象的描述。此書成書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知道石油性能和記載石油起源的古籍是距今壹千九百年前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寫的《漢書地理》。書中寫道:“高怒縣有易燃水”。高怒縣指的是現在的陜西延安壹帶,渭水是延河的支流。這本書清楚地記錄了石油的起源,並表明石油像水壹樣是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的石油采集和利用的記錄是南朝葉凡(公元420-589年)寫的《郡縣誌》。這本書是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縣延壽縣,即今天的甘肅玉門壹帶)下載的:“縣南有山,石泉出,有其大,燃燒極旺,不能食用。縣民稱之為石漆。”當時的“石漆”指的是石油。晉代張華(公元265-420年)的《博物誌》和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也有類似的記載。《博物誌》壹書不僅提到了甘肅玉門的“石漆”,還指出這種石漆可以作為潤滑油來“糊車”(潤滑車軸)。這些記錄表明,古代中國人不僅對石油的特性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且開始收集和使用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