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簡介 圍城
圍城
錢鐘書集 七綴集
錢鐘書集 人·獸·鬼
錢鐘書集 寫在人生邊上 人生邊上的邊上 石語
錢鐘書集 圍城
錢鐘書集 宋詩選註
錢鐘書集 槐聚詩存
1.圍城
2.靈感
3.貓
4.上帝的夢
5.窗
6.紀念
7.寫在人生邊上
8.釋文盲
9.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
10.壹個偏見
11.說笑
12.吃飯
13.論文人
14.談教訓
15.雜言--關於著作的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16.《寫在人生邊上》
17.讀《伊索寓言》
18.人.獸.鬼
19.錢鐘書文集
20.《人·獸·鬼》序
21.“芳蹤”之冤
簡介::::
錢鐘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壹本書,故取名“鐘書”。
錢鐘書出生於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經史方面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在這壹時期,他刻苦學習,廣泛接觸世界各國的文化學術成果。1933年大學畢業。1935年和作家、翻譯家楊絳結婚。同年考取公費留學生資格,在牛津大學英文系攻讀兩年,又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壹年,於1938年回國。曾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
錢鐘書深入研讀過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聲譽的學術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說也很出色,特別是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
錢鐘書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他的天賦主要表現在文學上。他喜歡隨心所欲地自由發揮,特別不願意按部就班地邏輯推理,因此對數、理、化等課程深惡痛絕。錢鐘書進入中學讀書後逐漸喜歡上了英語。錢鐘書所在的中學是美國聖公會辦的教會學校,大部分課程都是用英文講授。他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是他從不上英語課,也不看英語教科書,上課也不記筆記,而是低頭看外文原版小說。因此,他的英文幾乎完全靠自學,充分表現了他卓異的語言天賦。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錢鐘書確實有點“癡氣”。比如,他總分不清東西南北,壹出門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後顛倒,便是內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作為領隊,他的英語口令喊得相當宏亮、準確,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不知道該怎麽辦。口令喊對了,自己卻糊裏糊塗不會站,常常鬧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卻莫名其妙。聰明過人卻又時常“糊塗”,這就是叫人難以捉摸的錢鐘書。
錢鐘書學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與吳晗、夏鼐被譽為清華“三才子”。與陳衍老人的交往更體現了這壹點。陳衍,號石遺,晚清“三大詩人”之壹,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遺老人對當時的詩人學者甚少許可,但是對錢鐘書卻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錢鐘書從清華回無錫,石遺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壹次,石遺老人說起清末大詩人王運:“王運人品極低,儀表亦惡,世兄知之乎?”錢鐘書對曰:“應該是個矮子。”石遺笑說:“何以知之?”錢鐘書說:“王死時,滬報有滑稽挽聯雲‘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遺老人點頭稱是。又說王運的著作只有《湘軍誌》可觀,其詩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遺室詩話》中只采用某兩句,但已記不起是哪兩句了。錢鐘書馬上回答:“好像是‘獨慚攜短劍,真為看山來’”。石遺老人不由得驚嘆:“世兄真是好記性!”
錢鐘書先生作為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成就舉世矚目。晚年的錢鐘書閉門謝客,淡泊名利,其高風亮節為世人所稱道。有位外國記者曾說,他來中國有兩個願望:壹是看萬裏長城,二是看錢鐘書。他把錢鐘書看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還有壹個外國記者因為看了錢鐘書的《圍城》,想去采訪錢鐘書。他打了很多次電話,終於找到了錢鐘書。錢鐘書在電話裏拒絕了采訪的請求,並說:“假如妳吃了壹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雞呢?”中央電視臺開辟了壹個面對大眾的頗受歡迎的《東方之子》欄目,許多人拚死往裏鉆,以壹展“風采”為榮,但當節目制作人員試圖去采訪錢鐘書時,卻遭到了他堅決的拒絕。美國壹所著名的大學想邀請他去講學,時間是半年,兩周講壹次,壹次40分鐘,合起來大約是8個小時的時間,而給予的報酬是16萬美元,但錢鐘書絲毫不為所動。還有人在巴黎的《世界報》上著文稱:中國有資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非錢鐘書莫屬。錢鐘書對這個評價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報》上寫文章質疑諾貝爾文學獎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按照錢鐘書先生遺願,先生後事壹切從簡,遺體由兩三個親人送別就行了,不舉行任何悼念儀式,不保留骨灰,並懇辭花籃、花圈。火化當天,在現場送行的,始終只有20多個人,包括錢鐘書的女婿、外孫、外孫女,他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壹些朋友。還有壹些人是聽說後自願趕來的。錢鐘書的遺孀、著名學者楊絳把壹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錢鐘書的身體上。火化間的門關上時,別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她眼睛裏隱隱有淚花。錢鐘書的遺體火化後,根據他生前的意願,骨灰就近拋灑。“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壹個時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來的,可能就會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說,“錢鐘書走了,我們還是讀他的書吧。先生就活在書裏。”
/f?kz=4419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