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肩膀總是很累酸痛,按摩上癮了。怎麽回事啊?

肩膀總是很累酸痛,按摩上癮了。怎麽回事啊?

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稱肩痛。肩後部疼痛住往連及胛背,稱肩背痛;肩痛而影響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稱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於肩痛而引起,故可統稱為肩痛。

由於肩痛往往導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動障礙,勉強活動上肢疼痛加劇。在中醫古籍中,以肩部疼痛為主而功能活動正常影響較輕者,稱"肩痛"(《針灸甲乙經》)、"肩背痛"(《內經》、《針灸甲乙經》)、"肩臂痛"(《針灸甲乙經》)、"肩前臑痛"(《內經》)。肩痛壹癥自《內經》始均歸屬於痹證範圍,《針灸甲乙經》稱"肩背痹痛"、"肩背周痹",《針灸資生經》稱為"肩痛周痹"、"肩痹痛"、"肩痹"。

常見證候

風寒肩痛:為肩痛此較輕者,病程較短,疼痛程度也輕,疼痡性質為鈍痛或隱痛,不影響上肢的功能活動。疼痛的範圍或局限於肩部,或影響肩後部而牽掣胛背,或在肩前部而影響上臂,往往項背或上臂有拘急感。肩部感覺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疼痛減輕。舌苔白,脈浮或正常。

痰濕肩痛:肩部及其周圍筋肉疼痛劇烈,病程較長。肩關節功能活動雖然正常,但因疼痛劇烈而不敢活動,動則疼痛更甚,經久不愈可造成肩關節活動障礙。肩部感覺寒涼,畏冷,得暖雖疼痛可暫時減輕,逾時則疼痛、寒涼感覺仍舊。因疼痛劇烈,往往影響患者的睡眠、飲食及正常工作。常因疼痛劇烈而汗出。因病程較長,患者往往兼有氣虛癥狀,如自汗、短氣、不耐勞、易感冒等。舌質淡、苔白、脈弦或弦細。

瘀血肩痛:若因閃扭所致,則有明顯外傷史。若無閃扭外傷,肩痛劇烈,疼痛性質為刺痛,雖經溫經散寒、祛風濕止痛等法治療,但獲效甚微,經久不愈的,亦為瘀血肩痛。閃扭瘀血肩痛可有輕度腫脹或無腫脹,其閃扭損傷局部壓痛明顯。久病瘀血肩痛則無腫脹,疼痛範圍比較廣泛,也無明顯痛點。二者均可因疼痛而引起肩關節活動輕度障礙。

風寒肩痛與痰濕肩痛:風寒肩痛為肩痛較輕者,可稱為"肩痹痛",而痰濕肩痛為肩痛較重者,且疼痛範圍較風寒肩痛為廣泛。可稱為"肩痛周痹"。二者的病因均得之感受風寒濕邪,前者以感受風寒為主,而後者以感受寒濕為主。二者之病機各異,風寒肩痛因汗出當風,或夜臥不慎被風寒外襲,邪在肌膚,尚屬淺表。但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常自汗出,易感受風寒之邪而患肩痛。《素問.五臟生成篇》雲:"臥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所謂"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夙寒之邪襲留肌膚,經絡氣血為之凝澀不通,發為痹痛。其疼痛較輕而兼有麻木感。若體虛衛陽不固之肩痹痛,可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當歸、姜黃、桑枝等;若因氣血不足,感受風寒之邪較重而疼痛也較明顯者,可用蠲痹湯。

痰濕肩痛雖亦得之感受風寒濕邪,但以感受寒濕之邪為主,且寒濕之邪久滯筋肉之間,其疼痛癥狀明顯且病程較長。常因久臥寒濕之處,或大汗之後浸漬冷水所得。《靈樞.周痹篇》雲:"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徐靈胎註雲:"《內經》中無痰字,沫即痰也。"沫即水濕,而稱之謂痰。迫切而為沫,即迫切而為痰,痰濕聚於分肉之間,"排分肉而分裂",故疼痛劇烈,稱為痰濕肩痛。《內經》稱此為"周痹"《針灸資生篇》名之謂"肩痛周痹"。痰濕久居分肉之間而不出,不但疼痛劇烈,而且氣血亦虛,所以治療以祛寒濕補氣血為主,方用烏頭湯加蒼術、白術、茯苓、防己等。

瘀血肩痛與痰濕肩痛:閃扭瘀血肩痛有明顯外傷史,起病突然,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疼痛性質也多為刺痛,影響上肢功能活動,治療以活血祛瘀止痛為主,可用桃紅四物湯加姜黃、乳香、沒藥、土鱉蟲等。痰濕肩痛疼痛劇烈,病程較長,而無明顯外傷史,局部也沒有明顯瘀腫。其久治不愈,也多兼有瘀血,表現為刺痛,經筋僵硬,肌肉萎縮等,苔脈無明顯變化。治療除渵寒濕補氣血之外,尚需配以祛瘀血之藥,如乳香、沒藥、川山甲等。

肩痛壹癥,歷來醫家均歸屬於痹證範圍,或因之風寒,或因之痰濕,或因之閃扭瘀血,臨床所見絕大多數為寒證,初得之多為實證,久病則為正虛而邪實,常兼有氣血肝腎不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