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明食艾,無災無難”,雖然清明節快過去兩個月了,但是苗苗的奶奶還是經常用艾葉煮雞蛋給她吃,說是可以驅寒祛濕,苗苗吃得膩了,想拒絕,奶奶還不高興了:“真是不懂得利用好東西,隔壁的王大爺前幾年得了前列腺炎,醫生就讓他多吃艾葉煮的東西, 可以預防前列腺癌,癌癥都壹樣,這艾葉都能防,快吃快吃。”對於奶奶說的“艾草能防癌”,苗苗覺得並不可信,可是又不太懂如何跟奶奶解釋,只好硬著頭皮吃掉2顆雞蛋。
艾草,又稱艾蒿,是壹種幾乎遍布中國的植物。從幾千年前,中國人就用艾草防瘟疫,關於艾草治病的記載也有很多。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景嶽全書》記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生用搗汁,或熟用煎湯;或用久百病,或炒熱敷熨,可通經絡;或袋盛包裹,可溫臍膝,表裏生熟,俱有所宜。”
在中醫上,艾草的作用可以被歸結為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做成艾灸等外用可以 祛濕止癢 。
相關研究的確在艾草水提物中發現能夠抑制肝癌細胞的物質,其中,艾葉多糖不僅有直接的抗腫瘤細胞作用,還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協同抗癌作用,艾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細胞的作用。
但是,上述研究多停留在艾草的粗提物上,而且對具體藥效物質的研究較少。所以艾草抗癌尚處於研究階段,臨床上也缺乏有力實證,其機理和治療效果尚得不到明確答案。因而, 艾草能抗癌並不可信。
生活有壹些朋友喜歡用艾草做食材,這裏需要註意:
不能長期大量的吃 。早在1977年,《中國藥典》就記載了艾葉有小毒,如果食用量過大,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胃部不適、頭昏等癥狀,所以不要過量食用艾草。
陰虛血熱者慎用 。艾草的藥性是溫燥,所以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草,避免加重癥狀。血熱為病者更不能吃艾草。
除了做食材,很多人也喜歡用艾草泡腳,認為可以除濕、通經絡。的確,艾草泡腳不僅可以 加快我們體內的血液循環,而且可以驅散寒濕 ,夏天還有壹定的 防蚊效果 。但同時我們也要註意,艾草泡腳 不能天天泡 ,大約壹周2~3次即可,而壹次時間盡量保持在 15~30分鐘內 為宜,太長時間可能會導致血液向下肢流動,容易引起腦部供血不足。
總而言之,艾草作為中國古老的草藥之壹,使用方法正確的話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無論是食用還是泡腳,都要註意其中的禁忌,避開 健康 風險,才能安全 養生 。#清風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39 健康 超能團#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