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壹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傳》讀後感

壹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傳》讀後感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1936年全家赴美時,為了好玩,高興,寫了這本傳記。林先生極喜歡蘇東坡,帶了很多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是的,不僅僅是林語堂先生,作為中國人,又有誰不喜歡東坡先生呢?就如林語堂先生在原序所言:“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 作為中國人,蘇東坡這三個字應該是無人不曉的,對於四川眉州,是他們的驕傲,蘇東坡是眉州人;對於古都開封,雖說宋朝有太多名人在此,但蘇東坡絕對是那顆閃亮的星;對於杭州,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留下了蘇堤;對於黃州(今湖北黃岡)留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前後赤壁賦,留下了吃貨的最愛“東坡肉”;對於瞻州(今海南)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當然還有很多地方留下蘇東坡的足跡,他曾經對自己的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壹個不好人。”被稱為“百姓之友”的蘇軾,和尚道士,販夫走卒,歌妓名伶,沒有他不能聊的人,他的性情就是這樣豪放曠達。

同時,蘇東坡在文學上的全能天才般的成就,更是無人能出其右,寫詞,詞在宋朝初期本是歌妓名伶取悅客人的小曲,到了蘇東坡手裏,頓時境界大開,鏗鏘有聲,開創了豪放派,寫散文,寫進了“唐宋八大家”,書法是“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 、蔡襄)之首;在繪畫上,他因擅畫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佛教徒、釀酒實驗者、修道者、瑜伽愛好者等,在他65年的人生中,壹***創作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散文,書法繪畫不計其數。

說起蘇東坡的,留給世人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的態度,不論是宦海浮沈、流放之路、身處大獄,甚至是彌留之際,他都能坦然面對,隨遇而安,活出心靈的喜悅。蘇東坡給人的印象是溫暖曠達,喜歡他的《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在彌留之際和好友的對話很有意思: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覺氣短。…這時全家都在屋裏。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裏說:“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錢世雄這時站在壹旁,對蘇東坡說:“現在,妳最好還是如是想。”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東坡先生已去,留給我們的是心靈的喜悅,是思想的快樂,是曠達豪放的壹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