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歡樂也在其中;50歲學易。

歡樂也在其中;50歲學易。

子曰:“吃喝水,屈臂枕之,其樂也。”。不義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

子曰:“食粗糧,飲白水,屈臂為枕,此生亦樂矣!不義之財,於我如天上之雲。”

這是孔子的自我評價,說的是自己的狀態。

“稀食”就是吃壹些粗糧,也可以理解為粗糙生食。當時熱水變成了湯,“水”就是冷水的意思。喝水就是平日喝涼水。“屈臂枕之”的意思是妳沒有枕頭,而是枕在手臂上。在孔子看來,這些各有滋味,“樂也在其中。”

“不義之財,貴如浮雲於我。”在孔子看來,如果妳做了不正義的事,比如和楊虎、季氏這樣的人壹起謀劃,即使妳能得到土地、財產、權力、地位,妳也會變得富而貴,就像天上的雲壹樣。

有壹次考學生,問“孔子和顏的幸福是什麽”。顏回的快樂是“壹頓飯,壹瓢酒,在壹條刻薄的胡同裏,人不忍則憂,回去不改其樂”;孔子的快樂是“節衣縮食,飲水思源,彎臂枕枕”。

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什麽?比如壹個人需要呼吸,呼吸本身就是生命最大的奇跡。妳不覺得生活很美好嗎?壹口氣呼出,還能再吸回來。如果只是呼出,不吸入,就不會精彩。當壹個人能夠體會到呼吸的喜悅和生命本源的喜悅時,“滿法喜(修行頓悟的喜悅)”的感覺就來了。

孔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很強,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幸福。幸福不是壹種狀態,而是壹種能力。如果壹個人認為幸福就是規則,幸福就是有錢,幸福就是好車,那麽幸福就是壹種狀態。有些人其實有千軍萬馬,但內心依然仿徨,靈魂無助。因為幸福和妳擁有多少東西關系不大,而是需要感知幸福的能力。如果妳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節制吃喝,彎胳膊枕枕頭,妳就能很幸福;如果妳沒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妳擁有很多,也會焦躁不安。

感受:快樂不是壹種狀態,而是壹種能力。幸福與妳擁有多少無關,而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50歲學易。

子曰:“加我幾歲,五十歲學易經,無大事。”

孔子說:“如果上天能讓我多活幾年,在我五十歲的時候學會周易,那我這輩子就可以不犯大錯誤了。”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易經:連山,鬼藏和周易。

連山和歸藏都不是代代相傳的,所以易經基本指的是周易。

“加我幾年”,“加”是通用詞,“假”是借的意思。孔子說:如果人生能多借我幾年,我五十歲就開始學周易,這輩子不會犯什麽大錯誤。這說明孔子很看重《周易》,這顯然是對《周易》的極大褒獎。

這句話應該是孔子五十歲後說的壹句追思之情。孔子在六七十歲的時候學了周易,突然發現周易充滿了人生的真諦。《易經》講的不是算命,而是人生態度,包括“千萬不要用隱龍”、“見龍在田裏”、“終日勞作”、“飛躍深淵”、“翺翔天際”、“勇往直前,後悔莫及”。

《易經》裏,幹與不幹為什麽這麽重要?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是壹個偉大的占蔔。再比如《無大成功》,它告訴我們,如果生活絕望了壹段時間,只要堅持奮鬥,就會有好事發生。

《周易》給孔子,包括我們後來所有的讀者提供的最重要的知識,絕對不是占蔔。沒有壹個國家能靠占蔔經營好,沒有壹個企業能靠算命經營好。《周易》帶來的文化積澱,不在於算命和預測,而在於讓我們了解世界的規律,讓我們知道人要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不要做極端的事情,要學會中庸之道。

孔子晚年讀了《易經》,發現向他提供的中庸之道是壹個非常好的佐證和證明,於是覺得“如果上天再借給我幾年時間,讓我回到50歲,我就能學會《易經》,我就可以清白了”。

孔子此生有哪些大過錯?很難下結論。但是當他在五十六歲的時候環遊世界時,他壹定吃了很多苦。他的學生也和他壹起吃了不少苦,心裏難免有些自責。

感悟:讀完《論語》後決定繼續研究《道德經》和《易經》。簡單看了壹下《道德經》,感覺人生的格局在壹定程度上被打開了。聽了幾節課,我學到了很多。如果幾年前學的話,前兩年可能會少犯點錯誤。當然,如果我的認知水平沒有提高,我可能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我會讓自己意識到在錯誤中成長和學習是很重要的。不犯錯誤,可能還是得過且過,活得迷迷糊糊。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從錯誤中成長也是壹種成長。當然,從現在開始,自己好好學習,這是對自己未來的負責。加油!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