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占婆國歷史

占婆國歷史

1.占婆國的占婆歷史

占婆國,是壹個由法國人喬治·馬司培羅通過撰寫《占婆史》而“建立”的古國,他在該書的“敘言”中說:“編撰這部書的原因,是有感於該國自從被越南消滅以後,“其遺種今散居柬浦寨及安南南圻壹帶;既乏聯絡,故於其過去之偉跡,亦久焉自忘。”

為免占婆歷史的研究最終變成絕學,他就著手編撰,以提供壹部「敘述此民族之過去,及其宗教、政治、法律、風俗、藝術的書籍。 在這本書裏,占婆國的王城設立在了占城,並與壹些越南古城名等同起來,如“林邑、環王”等等。

後來,民國學者又通過這些古名,發展出了豐富曲折的占婆史。如學者王邦維指出占波是「梵文Campā的音譯,即指林邑」,他通過研究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荊州法振禪師》條有「遂附舶東歸,有望交址,覆至瞻波(原註:即林邑國也)」之句,又進壹步得出「瞻波即占波」。

經過以上這些古籍整理後,占婆國的大致歷史脈絡為:占婆(champa),東南亞的古國之壹,與扶南(funan,今柬埔寨)壹樣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國家。領土的範圍大概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漢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

其居民主體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至今尚未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壹個少數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極深,壹度信仰婆羅門教。考古資料顯示,濕婆神(婆羅門教的主神之壹)在那裏受到了廣泛的崇拜。

占人自稱其國是占婆國(這是壹個通稱,此文標題就用了),但是在中國的史書裏面,則有三個不同的稱呼:東漢末以後稱林邑,唐時稱環王國,五代以後稱占城。占婆國公元壹世紀末從東漢政權治下獨立後,北與中國各王朝,南與柬埔寨各王國長期交戰,沒有落什麽大下風。

但是安南人興起之後,占婆人卻在和他們膠著幾百年後逐漸被蠶食,出了幾個想振作的國君,也只是輸得更慘。最終在安南後黎朝黎聖宗親征下徹底瓦解,淪為安南的屬國,並最終悄無聲息的被越南人同化。

這個古國的存在時間,幾乎有壹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國頗為類似。馮承鈞先生說,壹部越南史,實壹部越占交爭史,質言之,中國印度文化交爭史也。

誠如斯言。東漢時期林邑的建國,就是從漢朝治下脫離的過程。

占人(此時稱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縣壹帶,東漢末屢屢反叛,劫掠州縣,交州刺史不勝其煩。其中壹次在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結果反而倒戈,形勢非常危險,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後夏方兩任交州刺史,威信極高,占人聞其名而降。

時至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象林人區方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林邑最終獨立。魏晉南北朝時期林邑王範雄(區連外孫,其間的世系不可考),範文(本是奴隸,後趁王死篡位),範胡達(文子)範陽邁(胡達子)在位期間,時時劫掠日南郡,兩晉、劉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長期與之作戰。

其中範熊甚至想聯合扶南國壹起北上。《水經註》裏面曾經有壹段東吳時期林邑與東吳於灣大戰,占領區粟地區,而後兩國息兵,以壽冷縣(今順化)為界的記載。

事在東吳赤烏十壹年(公元248年),不過不見於其他古籍,也無林邑王名號。到了宋武帝劉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南伐。

陽邁陽降陰戰,被識破,和之大軍攻陷區粟(就是三百年前被占的那個地方),並乘勝南追,大略其都而還,據說獲得合十萬英鎊黃金的戰利品。《宋書》只說“所獲珍異,皆無名之寶”,《南齊書》就有壹段搞笑的論述了:說林邑有金山,有金汁流出,林邑國就鑄神像為金人。

和之平林邑,毀其金人,得到數萬斤的黃金,他死後見胡神為祟(不知道蕭子顯怎麽知道的)。自此以後林邑基本無力北侵,並於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齊封號為持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安南將軍,林邑王,這是臨邑作為藩屬首次受封。

隋唐時期陳朝的衰落讓林邑人再度入侵,不過時間很短,因為隋朝兩帝的兵威徹底再次擊潰了林邑的野心。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壹個經典戰例:隋文帝滅陳後,天下承平無事。

恰好林邑久不朝貢,大臣們都說那裏多異寶,文帝聽罷心裏癢癢的(劉宋的故事可是很吸引人),遂於仁壽末遣大將軍劉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戰,隋軍打不過。

劉方心生壹計,於是在戰場掘了很多陷阱,然後假裝潰退,林邑兵窮追。結果象兵全陷了進去,壹片混亂,大敗。

劉方打到國都,戰利品有金神十壹個。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煬帝派軍南征,滅林邑國,分其地方為三郡。

占人不服,屢屢反抗,終於復國成功。之後就是唐朝,林邑王攝於國威,不敢造次,朝貢不絕。

獻唐太宗的貢品中有壹只白鸚鵡,非常聰明,善於應答。太宗看了覺得憐惜,就叫使節把它放了。

到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林邑王被權臣所殺,並被族滅。國人立王頭黎的女兒為王,卻難以治國,於是立頭黎的外甥為王,並把女王嫁給他,以後林邑王稱環王。

占城的衰亡五代的時候,安南趁機脫離中國,從此兩國相隔,只余純粹的藩屬關系了。宋太宗之時,占城王楊波為安南前黎朝所苦,請求太宗下詔,安南不得不有所收斂。

這樣的詔書宋時下了好多。

2.占婆國的占婆文化

開始的時候說到占人壹度信仰婆羅門教,如今的遺跡有很豐富的體現。這種印度教化是東南亞民族早期發展的壹個重要特征。但是到公元1676年的時候,占人基本上就轉而信奉 *** 教,這樣導致了壹種文化上的斷層,尤其是對這樣壹個幾乎沒有領地,朝不保夕的民族。在占人的網站上,發覺他們在艱難的保持自己的傳統。有個網站最醒目的壹句話是Champa will survive,as long as its culture is alive(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將永存)

以上的簡述中占關系史,忽略了壹個重要問題,就是文化聯系。占城並沒有受漢文化太大的影響,也不在漢文化圈內,壹直以來都是“印度教化”(這個詞當然不大準確)的國家。但是中國經濟史上,“占城稻”卻是鼎鼎大名:江淮地區歷來苦於沒有抗旱的水稻品種,壹遇幹旱就沒有什麽收獲。宋真宗從福建取來占城稻三萬斛,分給江淮地區種植,他甚至在殿後試種,成熟後拿給百官看,足見其重視。占城稻自然源自占城,抗旱早熟。宋以後的水稻產量由此上了壹個大臺階。

3.歷史上是否有過占婆國

占婆國 占婆的簡史占婆(champa),東南亞的古國之壹,與扶南(funan,今柬埔寨)壹樣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國家.領土的範圍大概在現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漢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 其居民主體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現在還沒有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壹個少數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極深,壹度信仰婆羅門教.考古資料顯示,濕婆神(婆羅門教的主神之壹)在那裏受到了廣泛的崇拜. 占人自稱其國是占婆國(這是壹個通稱,此文標題就用了),但是在中國的史書裏面,則有三個不同的稱呼.東漢末以後稱林邑,唐時稱環王,五代以後稱占城:看書不要糊塗的說。

. 占婆國公元壹世紀末從東漢政權治下獨立後,北與中國各王朝,南與柬埔寨各王國長期交戰,沒有落什麽大下風。但是安南人興起之後,占婆人卻在和他們膠者幾百年後逐漸被蠶食,出了幾個想振作的國君,也只是輸得更慘。

最終在安南後黎朝聖宗親征下徹底瓦解,淪為安南的屬國,並最終悄無聲息的被越南人同化。這個古國的存在時間,幾乎有壹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國頗為類似.馮承鈞先生說,壹部越南史,實壹部越占交爭史,質言之,中國印度文化交爭史也。

誠如斯言。 占婆的風土人情說點占婆的風土人情."貴女賤男,同姓為婚,婦先娉婿"(晉書),此時應該尚信奉婆羅門教,這句話見於好幾本正史."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為美"(晉書),"當時的“南蠻”部族多是這樣,比如晉朝的使臣就勸扶南王讓百姓穿衣,活活."有文字"(晉書),即布拉赫米文字,後來的占文. "王衛兵五千,戰乘象,藤為鎧,竹為弓矢,率象千,馬四百,分前後"(新唐書),這是關於其軍隊的很詳細的解釋,隋將軍劉芳就曾經大破象兵。

"(成祖)四年貢白象方物"(明史),觀占婆國的貢物,多為象,犀角,香料等,皆為盛產之物。《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裏面記載了幾件奇異的事情。

說占城有飛頭瘟,沒有身體,只有壹頭飛來飛去吃人。還有占城國內多有壹種食人魚,即使在小溪裏面人也只敢乘筏子。

中占的關系安南建國以前,中國歷代王朝南邊的隱患就是占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縣,東漢末區連殺縣令自立為王.以後數百年間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鋸,直至安南興起與中國不再交界.(這裏面還有壹個問題,歷史學家們壹直猜測中國的壹個縣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占婆不大可能是同壹個國家,或許是壹個征服了另外壹個。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來自印尼群島) 東吳至南朝,各王朝基本上都偏安江左,於交州之地無法過於重視.恰巧此時林邑尚為蠻夷,遠未開化,向北劫掠甚多,兩國之間交兵不斷,如林邑王範胡達就是無歲不征.隋唐勢強,煬帝甚至曾滅其國為郡,戰事甚少,安安靜靜的納貢日子比較多。

至五代時,安南興起並最終建國,兩國再無厲害關系,反而有了***同的敵人.占城為安南所迫之時,常向中國王朝求救,如明成祖征安南所列的二十大罪中,就有六條是關於侵略占城.當然,還有壹個插曲就是元朝對占城的進攻,占城雖降復叛. 南朝前的林邑的建國,就是從漢朝治下脫離的過程.占人(此時稱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縣壹帶,東漢末屢屢反叛,劫掠州縣,交州刺史不勝其煩.其中壹次在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結果反而倒戈,形勢非常危險.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後夏方兩任交州刺史,威信極高,占人聞其名而降.時至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象林人區方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林邑最終獨立. 林邑王範雄(區連外孫,其間的世系不可考),範文(本是奴隸,後趁王死篡位,牛人吧),範胡達(文子)範陽邁(胡達子)在位期間,時時劫掠日南郡,兩晉,劉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長期與之作戰.其中範熊甚至想聯合扶南國壹起北上. 水經註裏面曾經有壹段東吳時期林邑與東吳於灣大戰,占領區粟地區,而後兩國息兵,以壽冷縣(今順化)為界的記載.事在東吳赤烏十壹年(公元248年),不過不見於其他古籍,也無林邑王名號.到了宋武帝劉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北伐.陽邁陽降陰戰,被識破.和之大軍攻陷區粟(就是三百年前被占的那個地方),並乘勝南追,大略其都而還,據說獲得合十萬英鎊黃金的戰利品. 宋書只說"所獲珍異,皆無名之寶", 自此以後林邑基本無力北侵,並於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齊封號為持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安南將軍,林邑王,這是臨邑作為藩屬首次受封. 隋唐時 陳朝的衰落讓林邑人再度入侵,不過時間很短,因為隋朝兩帝的兵威徹底再次擊潰了林邑的野心. 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壹個經典戰例: 隋文帝滅陳後,天下承平無事.恰好林邑久不朝貢,大臣們都說那裏多異寶,文帝聽罷心裏癢癢的(,遂於仁壽末遣大將軍劉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戰,隋軍打不過.劉方心生壹計,於是在戰場掘了很多陷阱,然後假裝潰退,林邑兵窮追.結果象兵全陷了進去,壹片混亂,大敗.劉方打到國都,戰利品有金神十壹個. 隋煬帝大亞元年(605年),煬帝派軍南征,滅林邑國,分其地方為三郡.占人。

4.占婆國家的興衰是怎樣的

占婆系占婆補羅的省譯(“補羅”梵語意為城),我國古書 中稱為“林邑”、“環王”或“占城”。

占人在今越南中部地區 建立占婆,秦漢時為中國郡縣。198年,區逵乘漢朝勢衰自立 為王,建立國家。

占婆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信奉印度教和小乘 佛教。與中國關系密切,交往頻繁。

與鄰國常有戰爭發生。 982年,首次遭到越南前黎朝的進犯,首都淪陷,國王斃命, 並被迫把首都遷往南方的佛誓城(今平定省)。

1044年,越南 李朝的軍隊再度來犯,殺死國王和眾多無辜百姓。1069年, 越南李朝三次侵犯,攻陷佛誓城,國王被俘,並被迫割讓布 政、地哩、麻令三州給越南。

12世紀時,柬埔寨的吳哥王朝 與李朝爭奪占婆,於1145年曾壹度占領首都佛誓城。14世紀 初,淪為越南陳朝的附屬國。

占婆王制蓬峨統治時期(1360- 1390)國力強盛,不僅收回被越南掠去的領土,而且幾度攻辟 其首都升龍(今河內),並俘獲其皇帝。 制蓬峨死後,峴港以 北地區重新被陳朝侵占。

1471年大部領土被越南後黎朝侵占, 國力大為削弱。1697年最終被越南南方阮氏所滅。

5.縱觀中國歷史地圖,為什麽古中國沒有將緬甸 越南 老撾這些國家統治

中國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所以攻打周圍這些小國認為於禮不符,妳說的這三個國家中的越南,在秦朝的時候,越南中北部屬於南越國趙佗,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壹千多年的時間裏,今越南中北部壹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壹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據說,遠古越南人的兩個腳趾相交,因此被中國人稱為“交趾”。越南在歷史上的稱呼幾經變更,最早被稱為“交趾”。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占領,後復國。

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犁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占領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

6.越南歷史上第壹個正式國號是哪壹個

越南國號的歷史有如下幾個:

1、文朗國時期,越南北部壹帶:

自中國秦朝以前,神話傳說中的英雄雒龍君。(本名崇纜,稱號雒王或雄王),於現在越南北部壹帶成立國家,名叫“文郎國”,這算是越南歷史上的第壹個國號,但是此時只在越南北部,並不是全境之內。

2、甌雒國時期,疆域,越南北部壹帶:

前257年,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雒國,並自稱為安陽王。後來被秦軍占領,並設置了象郡來進行管理;(在之後的壹千年的時間裏面,越南北部壹直是中國的領土,除了漢初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之外。)

3、占婆國時期,疆域,越南中部壹帶:

東漢永和二年(137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從東漢獨立,占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區(越南中部),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占領,後復國。

4、吳朝時期,疆域,越南北部壹帶:

公元939年,吳權打敗中國南漢軍後,越南北部脫離了中國壹千多年的統治得到獨立,但是並未正式建立國號與使用年號;

5、大瞿越國時期,又稱丁朝,疆域,越南北部;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兩年後又自稱皇帝與使用年號太平,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市),被認為是越南正式脫離中國而自主之始。這時期,丁先皇建立了國號,年號、定都。這是首次越南真正意義上的建國。

雖然後來接受中國宋朝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中國古代皇帝正式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直接管理的中國本土。

5、前黎朝、李朝、陳朝三個朝代時期無國號: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1010年,李公蘊建立李朝,並遷都升龍(今河內)。1225年,陳煚(實為陳守度)建立陳朝。10~13世紀,大越向南方的占城擴張,1402年奪取占城的占洞、古壘兩州,把越南領土推進到今廣南、廣義地區。除了南進擴張,令越南人自豪的是,陳朝接連三次擊退了蒙古大軍的侵略,陳興道被視為抗元的民族英雄。

6、明清時期相繼出現“後黎朝”、“西山朝”、“阮朝”時期,並無統壹國號:

中國明朝侵略並占領越南,在升龍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1428年,黎利擊敗中國明朝占領軍,自立為帝建立後黎朝,於是明朝從越南撤兵,並承認越南政權的合法性。1471年,越南攻滅了南方的占婆。1527年,後黎朝南北分裂,北部由莫登庸建立的莫朝控制。1592年,後黎朝復辟,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並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

1771年,爆發西山三兄弟起義(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惠),先後滅阮主、鄭主、後黎朝,統壹全國,建立西山朝。

7、越南國時期:疆域,整個越南地區:

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後接受中國清朝嘉慶帝的更改冊封為“越南國王”,正式建立新國號為“越南”,這也是越南名稱的由來,越南也正是成為國號壹直傳承至今。

其他:從遠古到現代,越南使用的國號有“文郎”(或是“越”和“於越”)、“甌雒”、“南越”、“萬春”、“野能”、“大瞿越”、“大越”、“大虞”、“越南”、“大南”等;但歷史上的中國、朝鮮半島、琉球、日本卻廣泛使用“交趾”、“安南”等來稱呼該國。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