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春柳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熟讀梁羽生的人壹定記得傅青主,在《七劍下天山》中,他精通醫術、武藝高強,是位反清復明的俠士。小說家所言倒也不是完全杜撰,傅青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出生在山西陽曲(今太原)。單名山,字青主,壹字公佗,自號朱衣道人。生於明代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卒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傅青主博學多才,精史之外兼工佛、道、武術、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他對臨床醫學很有研究,尤其在婦產科學方面貢獻更大,是明末清初的傑出醫學家。名滿天下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曾三次拜訪傅青主,將傅青主當做自己的老師,稱贊他“蕭然物外,自得天機”。
作為藝術家的傅青主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青主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青主的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入逸品之列。張庚的《畫征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據傳傅青主作畫常在酒酣之後,獨處壹室,先醉中舞拳,進入壹種物我兩忘、神與物遊的境地,然後又將這種感受,行諸筆墨,因而他的畫具有壹種山雨欲來的肅殺之氣和靈動飛揚的韻味。而他的書法更被時人尊為“清初第壹寫家”。他書從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經驗,他指出:“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於大巧若拙已矣”。他的字畫均滲透著自己孤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博得了後人的高度贊賞。
作為武術家的傅青主
據的《石膏山誌》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他攜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寺內和尚。當地名士吳成光也師承之。康熙二十壹年(1682年)父子鄉間隱居期間,被何世基請至義塾講學傳武,遺留“傅拳”。其拳式動作名稱與太極拳相似,又別於太極拳。傅青主留下的拳法,已經成為壹個流派。正如前文所提,傅青主總在酒酣之後,獨處壹室,舞練壹番,因而他的拳法具有了壹種醉態。酒與武術,在他身上融為壹體,形成壹種獨特的風格。傅青主在醉中造拳,以醉態入武術,後世流行的醉拳,可能就傳於此。
1985年在武術挖掘整理中,由蔡承烈獻出《傅拳譜》手抄本。1988年出版了《傅青主拳法》壹書,豐富了我國武術寶庫。
作為醫學家的傅青主
傅青主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末清初。當時明朝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再加上清兵南下,中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疫病流行。傅青主先是積極參加抗清鬥爭,抗清失敗後隱居鄉裏,懸壺濟世。他多次拒絕清朝統治者讓他出仕的威逼利誘,這使他在個人生活上窮困潦倒,但卻為祖國傳統醫學貢獻了壹位奇才。
傅家世代通醫,故傅青主在明亡後亦以醫問世,設“衛生館”於太原三橋街,其藥鋪舊址,至今尤在。據傳不管是多麽復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之多。他由陽曲搬到鄉下去住,而城裏的患者還是找到鄉下去,請他治病,可見他醫學上的名望之高,在當時就有“仙醫”之稱。直到現在,山西各地都還流傳著傅青主治病救人的傳說。傅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他所創制的壹些方藥,如“二仙和合丸”、“血暈止迷散”,至今還在依法炮制,保持著原藥的特點和風格。
在中醫治學方面,傅青主認為,作為壹個醫生,首先要精通醫理。治病就像打仗壹樣,必須有戰略的指導,才能有戰術的變化。有了醫理的指導,再針對變化著的疾病和病情來靈活運用方藥,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傅青主強調醫生治病,處方用藥,是關系到生命的大事,壹定要謹慎小心,深思熟慮,方可開列處方。傅青主還非常註意收集來自民間的壹些單方、驗方,以豐富其醫療知識。他開的處方,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力爭花錢少,奏效大,或不花錢,也治病。
在婦產科學方面,他所著的《傅青主女科》等書是內容豐富的中醫婦產科學名著。書中詳細論述了經、帶、胎、產四個方面的多種病癥,有理有法,有論有述,有常有變,理法方藥俱全,繼承了清朝以前歷代醫學家關於婦產科學的學說,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很多獨特的學術見解。他把所有婦產科疾病,分列在調經、種子、崩漏、帶下、妊娠、小產及臨產等九門項下,內容涉及整個婦產科領域。他的壹些見解,至今還在指導著中醫婦科學的臨床實踐。
他所創設的最有名的方劑“生化湯”(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甘草),在婦科臨床中,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全方僅五味藥,其中當歸、川芎行血和血,祛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炮姜,溫經祛寒;甘草,調和諸藥;用童便或黃酒調服,有益陰除熱,引敗血下行的作用,可治惡露不行,小腹疼痛等疾。因此,有些地方把其推崇為產後必服之方。除生化湯外,他創設的完帶湯(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蒼術、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車前子)治療脾虛有濕的白帶過多,逐瘀止血湯(大黃、生地、當歸尾、赤芍、丹皮、枳殼、龜板、桃仁)治療因高處跌下而引起的陰部流血不止,清經湯(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黃柏)治療血熱引起的月經先期,腸寧湯(當歸、熟地、人參、麥冬、阿膠、山藥、續斷、甘草、肉桂)治療產後血虛腹痛,生津止渴益水飲(人參、麥冬、當歸、生地、黃芪、葛根、升麻、炙甘草、茯苓、五味子)治療產後傷陰小便不利等。在臨床上,都是經過反復驗證的有效方劑。
顧炎武對傅青主的醫學著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其書分門別類,無癥不備,無方不全,治壹病必發明受病之因,用壹藥必指示用藥之故,曲折詳盡,誠衛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也”。顧炎武認為傅青主之用藥,主攻方向明確,君臣佐使,輕重分明,因而效速力專。他說:“夫藥有君臣,人有強弱,有君臣則用有多少,有強弱則劑有半倍,多則專,專則效速,倍則厚,厚則力深,今之用藥者,大抵雜泛而均停,既見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
(顧炎武《大小諸方論序》)。熱情贊揚了傅青主對癥下藥,因人而異,對患者負責的態度。
傅青主活了78歲。他死後,有幾千名群眾為他送葬致哀,可見他在社會上享有的聲望。其雖為古人,但他的民族氣節,他的治學精神,於今人亦有可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