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勇三傳至張州,適逢吳王與商賈談判,在尋求太伯和鐘勇後,拿下張州,正式做了諸侯。後來,吳遷都河呂,河呂管轄著江蘇和上海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區。東周王劍元年(公元前585年),鐘勇十八世孫守孟繼位。他經商20多年,國家強大。周靈王九年(公元前563年)正式稱王,成為魯、晉、宋、魏等12國的領袖。到了三年(公元前473年),吳死在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手裏。吳國滅亡後,他的子孫以國為氏,稱之為吳國。為了避免災難和混亂,他們四處遷移。
在吳的移民史上,有壹個重要的人物叫。王守孟的第四子季劄,以德行聞名。壽孟讓他繼承皇位,他不服,被封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南延城)。他的三哥想在死前把王位傳給他,但他還是不接受。後來,他的侄子,光武,篡奪了王位,並希望返回政府給他。他堅決拒絕,史稱“三子皇位”。因為取名鄢陵,所以被稱為“鄢陵箕子”,成為當時的名門望族。季劄的後裔以鄢陵為郡,在長江南北許多地方發展成貴族家庭。歷史上,吳的第壹郡是渤海,後來又有鄢陵、濮陽、陳留、、汝南、長沙、武昌。福建吳家大部分以炎陵為縣望。
此外,關於吳姓的起源有三種傳說:壹是其遠祖始於古代傳說中的五帝時期。據《山海經》記載,古代皇帝顓頊是由大臣吳權輔佐的,其中壹個吳氏就是吳權的後代。第二,舜的子孫被封在禹的土地上,因為離吳近,舜的子孫中有壹個以吳為姓。第三,始於夏朝。據《史記》記載,少康有吳河,後有吳姓。
歷史上,吳姓也成為許多少數民族使用的姓氏。在當代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名中,吳排名10,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2.05%,分布廣泛,以福建最多,約占全省人口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