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即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中龍勢中有:回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騰龍、出洋龍、領群龍。
那麽為何說天下龍脈出自昆侖山?
昆侖山是萬山之祖,許多上古時代的神話人物都是從昆侖山中走出。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在風水學上,古書載昆侖山是玉龍騰空之地,素有亞洲脊柱之稱。昆侖山為龍脈的中心,昆侖山脈形成後,以後天八卦的八方出脈:正北方位有阿爾泰山山脈;正南方位有西瑪拉雅山山脈;正東方位有阿爾金山山脈;正西方位有喀喇昆侖山山脈;東北方位有天山山脈;東南方位有唐古拉山山脈;西北方位有阿拉套山(阿爾套山)山脈;西南方位有岡底斯山山脈,組成了八大龍脈系列。
龍脈自昆侖山出後,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恒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臺灣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壹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臥龍圖。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壹個王朝就有壹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麽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黃河流域中嶽嵩山壹帶;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豐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壹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