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的拼音
[wǎn]
部首:王
筆畫:12
五筆:gpqb
繁體:琬
解釋:〈文〉美玉。
“琬”,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wǎn,最早見於秦代小篆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琬”的基本含義為沒有棱角的圭,如琬圭、琬琰。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宛。《說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謂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廣韻》圭也。《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註》琬圭無鋒芒。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註》琬,猶圓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鼂采琬琰。《註》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史記·司馬相如傳》垂綏琬琰。《註》郭璞曰:汲冢周書,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愛二女,斲其名於苕華之上,苕是琬,華是琰也。
又《廣韻》烏貫切,音惋。義同。
說文解字註
(琬)圭有琬者。此當作圭首宛宛者。轉寫譌脫也。琬宛曡韻。先鄭雲。琬圭無鋒。故以治德結好。後鄭雲。琬猶圜也。王使之瑞節也。戴先生曰。凡圭剡上寸半。直剡之。倨句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