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全集解析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全集解析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全集介紹

 顧炎武是明末清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史地學家、經學家、音韻學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黃宗羲並稱為“三大儒”,還對於國家典制、天文儀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韻訓詁之學,兵農及經史百家都有壹定的研究。晚年為當時的清初創立了壹種新的治學方法,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從而成為清代的壹代宗師。他的作品記錄了明朝時期走向滅亡和清朝時期漸漸走向富強的過程。

 《顧炎武全集》是2012年2月14日第壹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壹本書籍,總***7300頁,此書收錄了顧炎武現存可證實的全部著述。樣樣精選顧炎武的底本,其中就有《天下郡國利病書》重要代表著作,但整理難度比較大,所以列為次要整理。

 《顧炎武全集》主要包括九種經部,五部子部,十七部史部,集部三種等***三十四種,約1200萬字。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重新排版、校勘、標點,而且還以繁體排印出版,本書以歷史、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反映來了顧炎武的學術思想及成就,涉及廣泛的歷史、社會、文化內容。

 復旦大學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長葛兆光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和研究方面都有新的認識,浙江大學的古籍所束景南教授也評價全書解決了“漢學與宋學之爭”、“顧氏是否崇信朱子理學”、“顧氏學說對後世的影響”學術爭論。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人物事跡

 在明末清初時代,顧炎武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地位非常高,被後人譽為“壹代宗師”。在顧炎武清貧的壹生裏,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壹件事情,因此他才能成為博學洽聞的人才,並在多個學科領域都達到較深造詣。顧炎武的治學方法是很有開創性的,這也是其能成為博學多才型人物的重要原因。在明末清初,顧炎武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輝煌的,這與其經世致用觀念息息相關。

 在顧炎武看來,讀書人僅僅空談理想抱負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懂得學以致用,要把從書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生活,要能創造實際效益,能夠有利於國家發展,有利於百姓生計。如果讀書人只是滿足於壹些奇技淫巧的小把戲,那對國家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可見,顧炎武是很務實的壹個讀書人,所以他才會在諸多領域展開學術研究,能撰寫大量有份量的著述,能在其中提出很多有獨到的見解,從而為後人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與建議。研讀顧炎武的書籍,會發現他的治學態度非常認真、非常嚴謹,而這也是因為他是帶著經世致用的'思想在讀書,所以不會不求甚解,會用心地收集證據,以論證其研究。

 在明朝晚期,文壇是盛行空疏之風的,在這種風氣下誕生的官僚當然也不會用心為國家百姓辦事,因而社會腐敗程度非常嚴重,並最終導致了這壹朝代的滅亡。而經世致用的主張壹問世,文壇也逐漸發生變化,清代很多優秀學者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從而促進了清初文化的繁榮發展。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後人簡介

 顧炎武,非常優秀的的思想家還有我們了解到的經學家還有音韻學家,對於國家典制、天文儀象、河漕、音韻訓詁之學,郡邑掌故、兵農及經史百家都有相對研究,知識淵博,但壹生輾轉反側,為清朝初期創立了新的治學方法,被譽為清學的”開山始祖“,成為壹代影響力的學術宗師。

 話說,在1645年的那個夏天,家鄉遭到淪陷之後,他的嗣母王氏絕食10天而以身殉國,最後說的話就是:“我雖是壹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的忠貞臣子,沒有負這世世的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顧炎武悲憤欲絕,將母親的遺命謹記心裏,這也是顧炎武後壹直反清復明之舉的根源影響,後記載在《先妣王碩人行狀》中。

 壹代宗師顧炎武雖然有著輝煌的歷史成就,但婚姻生活並不幸福,19歲就結婚,妻子王氏是江南望族是母親的之女,婚後也是壹直未生育。原因不明,歷史也無詳細記載,推測原因可能是因為和妻子王氏聚多離少,後又因為顧炎武北上之後,妻子王氏也是孤身在家,比顧炎武早去世兩年,當時顧炎武還山西汾州,聞其妻子死訊後,作詩五首吊念亡妻,“地下相煩告公姥,遺民猶有壹人存。”就是代表句子。

 歷史記載顧炎武有四個妾,為了他生過孩子的妾室還有第壹房和第三房,但都相續早夭,直到顧炎武60歲都沒有兒子,立同族子衍生為嗣子,衍生相隨他多年,直至他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