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簡介

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簡介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

1,陳獨秀

陳獨秀(1879 1942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青桐,官名甘生,名仲甫,名施安,安徽懷寧(今安慶)人。

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和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也是20世紀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運動的發起者。他是五四運動的總指揮,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 * *制作方最重要的創始人。

2.李大釗

李大釗(1889 10 10月29日-1927 4月28日),河北樂亭人。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院。1913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

李大釗同誌是中國* * *資本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 * *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傑出的領導人,而且是壹位學識淵博、勇於探索的著名學者,在中國* * *資本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3.魯迅

魯迅(1881九月二十五日-1936 10十月19),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字玉山,後改為育才,“魯迅”是他的1919。

著名作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

4.蔡元培

蔡元培,又名鶴慶,又名、、,原名阿沛,曾用名、周,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祖籍浙江諸暨。

教育家、革命者和政治家。民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第壹任教育局長。

1916至1927任北大校長,革新北大,開啟“學術”與“自由”之風;從1920到1930,蔡元培還是中法大學的校長。

5.胡適

胡適(1891 12 17—1962 2月24日),原名司儒,學名洪標,名西江,筆名胡適,有壹個專有字。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哲學家。周是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和領導新文化運動而聞名。

1918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壹起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擴展數據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版改名為《新青年》),次年《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遷至北京。李大釗、胡適、魯迅成為主要作家。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出版了很多。

1916 12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後,邀請了胡適、魯迅、周作人、李大釗等許多有新思想的學者來校任教,提出了“兼容並蓄”的學術思想。這樣,《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宣傳陣地。

受《新青年》影響,《新潮》、《每周評論》、《國民》、《北大月刊》、《新教育》等相繼加入推廣新文化的行列。五四運動後,宣傳新思潮的刊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短時間內達到數百種。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宣傳科學、倡導民主、批判舊思想三個方面。

科學宣傳: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宣傳,特別強調科學原理和方法。他們把生物進化論、創造進化論、實證主義、唯物主義等作為科學介紹到中國,也介紹了壹些西方自然科學家的思想和自然科學知識。

倡導民主:包括民主政治和民主精神的宣傳內容,重視個性解放和獨立。因此,民主和科學的概念得到了廣泛傳播。

批判舊觀念: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認識到,如果不徹底批判傳統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就無法建立新的文明觀,也無法建立新的國民性。

因此,他們在宣傳民主和科學的同時,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開展了“反傳統、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運動,使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和人生哲學受到了沈重的沖擊,為西方近代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大量傳入打開了局面。

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西方不同國家、不同派別、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和思想被介紹到中國。其中,杜威的哲學、馬克思主義、羅素的哲學、托爾斯泰和克魯泡特金的思想、柏格森和杜裏舒的哲學尤為引人註目。

因為胡適在美國留學時受杜威教育,蔣夢麟、陶行知也師從杜威,對杜威的教育哲學感興趣。他們都試圖在中國普及杜威的哲學,於是在五四時期進行了壹次中國講學之旅,使杜威的思想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百度百科-新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