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最早十大老師排名

中國古代最早十大老師排名

1、黃石公

黃石公是秦朝末年的隱士,非常有本事。他傳給張良兵書,使得張良成為著名謀略家和軍事家。有個典故叫“圯橋進履”,說的就是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那時張良是年輕的公子哥兒,黃石公為了

考驗張良,故意把鞋子甩到橋下,然後讓張良去撿,撿來後又要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看到張良能忍辱,就與張良約定五日後在此橋見面。

連著兩次張良遲到,受到黃石公斥責,第三次張良幹脆不睡覺,半夜就在橋上等著,黃石公來了後,很滿意,就傳給張良壹部兵書《黃石公兵法》。

2、老子

春秋老子,著《道德經》,洞大智慧,其思想為中國道家文化之始之源,實是中華文化之本,魯迅先生曾講:(大意)中國的文化之根,全在道家。兩千年封建統治,都是外示儒術,內用黃老。且老子之影響已至於全世界。

3、孔子

儒家文化之開創者。影響整個中國亞洲乃至世界。孔子成為中國統治文化的精神教父。歷代謚封,加之大成至聖文宣王。現影響整個世界,美國評壹百位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名人,孔子以第四列前茅。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註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壹而反三”。

4、鬼谷子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壹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有著作《鬼谷子》傳世,為縱橫家的鼻祖。

鬼谷子有四套學問。壹是占蔔學:日星象緯,占蔔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軍事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縱橫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他的弟子有軍事家孫臏、龐涓,縱橫家張儀、蘇秦。後世占蔔師也奉鬼谷子為祖師爺。

5、墨子

墨子,名翟。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他的思想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壹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壹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壹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余力的反對兼並戰爭。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壹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家是壹個有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

墨家的最高領袖稱為“矩子”(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服從巨子的指揮必須服從“巨子”的指導,甚至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6、荀子

荀子,名況,字卿 。他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他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漢初政治家、科學家張蒼均為其門下高足。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

7、朱熹

朱熹,字元晦,世稱朱文公。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作為壹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

他壹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註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另外,他對天文、地理、律歷等許多自然科學,也都進行過廣泛的研究。

他作為封建社會的壹位官員,他在努力維護那個制度的同時,也能體察民情,反對橫征暴斂與為富不仁者,敢於同貪官汙吏和地方豪紳的不法行為作鬥爭。

在地方官的任期內,朱熹也做了壹些如賑濟災荒、鼓勵生產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不失為壹位正直有為的人。最後還應指出,朱熹還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壹。

8、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他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壹身,成就冠絕有明壹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郭沫若評論他說:王陽明對於教育方面也有他獨到的主張,而他的主張與近代進步的教育學說每多壹致。他在中國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9、王夫之

王夫之,字而農。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王夫之為了事業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誌不渝。

明朝滅亡後,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壹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10、嚴復

清朝著名教育家。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嚴復培養了中國近代第壹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

嚴復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