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養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揚州作為“運河之城”,在新世紀應大力開發利用運河文化資源,通過旅遊使古運河文化為揚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條運河最古老的壹段。目前,揚州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漢溝路線大部分壹致,與楊迪開鑿的運河完全壹致,從瓜州到寶應全長125公裏。其中古運河揚州段從瓜州到灣頭長約30公裏,構成了著名的“揚州三灣”。這壹段運河是最古老的,有無數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始於春秋,成於隋,盛於唐宋,直於元代,疏浚於明清,連接六省市,連接五大水系,全長1700多公裏。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架起了溝通中華民族兩千多年文明的橋梁。
揚州城址的變遷與運河的發展密切相關。據《左傳》記載,公元前486年,“吳,與江淮相通”。吳王夫差在揚州挖了壹條溝,成了大運河的開端。楊迪大規模開鑿大運河,以揚州為中心,在漢溝的基礎上進行南北擴張和連接。數百名求法的日本僧人也登陸揚州,波斯、大石等來華貿易的阿拉伯商人在揚州隨處可見。
到了宋代,為了讓揚州城更靠近運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在運河附近的蜀岡下修建了“宋大成”。明清時期,京杭運河發展到了頂峰,經濟功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於是,揚州城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興建新城,城址再次南移,使揚州成為壹個瀕臨運河和長江的大都市。清代康幹盛世,鹽運水運的發展使揚州再次進入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