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閱讀題班固

文言文閱讀題班固

1. 急求《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中第89篇《班固》壹文

翻譯:班固,字孟堅,九歲的時候就能撰寫文章、吟誦詩賦。

到他成年的時候,就已學貫古今;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的觀點,沒有不通曉的。他沒有固定的老師,讀書時也不逐字逐句的考證,只是明白大意就可以了。

性情寬容能服人,不因為自己有才能就瞧不起他人,那些儒生們就很敬佩他。 他的父親班彪去世了,班固就回到了家鄉。

之後班固認為父親寫的關於前朝的史書還沒有完成,於是潛心研究,想把父親的遺作完成。可不久有人向顯宗報告,誣陷班固擅自篡改國家的史書。

於是有聖旨發到了郡裏,把班固關進了京兆府的監獄中,把他家的書全部抄走。在這之前,扶風人蘇朗用假話妄談圖讖之事,他因此下獄而死。

班固的弟弟班超害怕班固被郡中地方官追究拷問,不能自己為自己辯白,於是快馬加鞭到了宮中上書給皇上,有幸得到了皇上的召見,班超把班固寫史書的意圖上奏給皇帝,郡裏也把班固寫的史書呈給了皇上。顯宗覺得很驚訝,就把班固召到宮內的校書部做官,又升任到蘭臺令使的職務,和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同完成世祖本紀。

其後他升為侍郎,管理校對典籍藏書。班固又寫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的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呈給了皇上。

皇上就又讓他完成他父親所著的書。班固對他的手下人不加管教,他的手下人不遵守法度,小吏們感到很惱火。

當初,洛陽令種兢在路上行走,班固的家奴擾亂種兢的車輛馬匹,小吏持椎大聲向他呼喊。班固的家奴借酒醉而叫罵,種兢大怒。

只是因為畏懼竇憲而不敢發作,只好懷恨在心。到竇憲的賓客都遭到逮捕審問時,種兢因為舊恨而抓了班固並把他關了起來,班固於是死在了監獄之中。

他死的那年有六十壹歲。皇上下詔譴責種兢,種兢處罰了主其事的小吏而唐塞過去了。

原文: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

[壹]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

[二] [壹] 九流謂道、儒、墨、名、法、陰陽、農、雜、縱橫。 [二] 《謝承書》曰:“固年十三,王充見之,拊其背謂彪曰:‘此兒必記漢事。

’” 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為驃騎將軍輔政,開東合,延英雄。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曰:[壹] [壹] 奏,進也。

記,書也。《前書》待詔鄭朋奏記於蕭望之,奏記自朋始也。

將軍以周、邵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靈之號,[壹]昔在周公,今也將軍,《詩》、《書》所載,未有三此者也。[二]傳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三]固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視聽之末,私以螻螘,竊觀國政,[四]誠美將軍擁千載之任,躡先聖之蹤,[五]體弘懿之姿,據高明之執,博貫庶事,服膺《六藝》,白黑簡心,求善無猒,[六]采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七]竊見幕府新開,廣延群俊,四方之士,顛倒衣裳。

[八]將軍宜詳唐、殷之舉,察伊、臯之薦,[九]令遠近無偏,幽隱必達,期於總覽賢才,收集明智,為國得人,以寧本朝。則將軍養誌和神,優遊廟堂,光名宣於當世,遺烈著於無窮。

[壹] 號驃騎將軍也。 [二] 唯蒼與周公二人而已。

[三] 司馬相如喻蜀之辭。 [四] 螻螘謂細微也。

[五] 千載謂自周公至明帝時千余載也。先聖謂周公也。

[六] 《淮南子》曰:“聖人見是非,若白黑之別於目。”《左傳》曰“求善不猒”也。

[七] 負薪, *** 也。《三略》曰“負新之諾,廊廟之言”也。

[八] 《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言士爭歸之怱遽也。

[九] 堯舉臯陶,湯舉伊尹。 竊見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裏,七十從心,行不逾矩,蓋清廟之光暉,當世之俊彥也。

京兆祭酒晉馮,結發修身,白首無違,好古樂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時俗所莫及。扶風掾李育,經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階。

京兆、扶風二郡更請,徒以家貧,數辭病去。溫故知新,論議通明,廉清修絜,行能純備,雖前世名儒,國家所器,韋、平、孔、翟,無以加焉。

宜令考績,以參萬事。京兆督郵郭基,孝行著於州裏,經學稱於師門,政務之績,有絕異之效。

如得及明時,秉事下僚,進有羽翮奮翔之用,退有杞梁壹介之死。涼州從事王雍,躬卞嚴之節,文之以術藝,涼州冠蓋,未有宜先雍者也。

古者周公壹舉則三方怨,曰“奚為而後己”。宜及府開,以慰遠方。

弘農功曹史殷肅,達學洽聞,才能絕倫,誦《詩》三百,奉使專對。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絕才,德隆當世,如蒙征納,以輔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為嘆也。

昔卞和獻寶,以離斷趾,靈均納忠,終於沈身,而和氏之璧,千載垂光,屈子之篇,萬世歸善。願將軍隆照微之明,信日昊之聽,少屈威神,咨嗟下問,令塵埃之中,永無荊山、汨羅之恨。

蒼納之。 父彪卒,歸鄉裏。

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

先是扶風人蘇朗偽言圖讖事,下獄死。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

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

2. 急求《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第89篇《班固》 翻譯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著文誦詩,長大後,就博覽古籍.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刨根究底的.(班固)沒有固定的老師,不拘泥於章節字句,明白大意即可.(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壹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班固認為漢朝興盛,有堯帝的命運,便輔佐帝業.到了第六代,史臣才開始追述歷朝臣子的功德,自己寫下本紀,編於皇帝的後面,位於秦始皇,項羽之列.太初年以後沒有了記錄.

於是(班固)探詢前記,並將他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出>.(>;)從高祖開始,直到孝平王莽被誅,(壹***)十二代,二百三十年.縱觀他的文章,貫穿>;之意,前後順通.為>;寫出誌,表,記,傳壹***上百篇.班固從永平年間開始受到任命,潛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間才完成.當時學界非常重視他的著作,學者沒有不吟誦的.

3. 《漢書班固閱讀答案》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漢書》班固文翁,廬江舒人也。

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察舉①。景帝末,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

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 ,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余人,親自飭厲②, 遣詣京師,受業博士,或學律令。 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學宮於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宮弟子,為除更徭③。縣邑吏民見而榮之, 數年,爭欲為學宮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

由是大化,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宮 ,自文翁為之始雲。

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註釋:①察舉:考察後予以推薦、選拔。②飭(chì) 厲:整治、激勵。

③更怪:指漢代的兵役和勞役。 1。

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壹項是( ) 。A。

少好學, 通《春秋》 通: 通曉B。 親自飭厲, 遣詣京師 詣: 派往C。

縣邑吏民見而榮之 榮: 以……為榮D。 文翁之化也 化: 教化2。

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 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 文翁欲誘進之。

(2) 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宮,自文翁為之始雲。3。

為教化蜀人,發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4。 文翁立學宮,興教育,蜀地前後有了怎樣的變化?( 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這種興學的做法在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嗎?請根據妳的理解,結合自己的體會簡要談談。

課外文段答案1。(2分)B(“詣”意為“到……去”)2。

(4分)(1)(2分) 看見蜀地邊遠偏僻,有蠻夷的風習,文翁就想去引導進化(或引導改進)它。(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陋”“誘”意思的各計0。

5分。)(2)(2分)就下令天下各地都設立學宮,是從文翁開始設置的。

(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立”“為”意思的各計0。 5分。)

3。(2分)文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選送“有材者”到京學習;②按等次重用學成歸來的人;③興建學宮,倡導學習;④免去學習者的兵役和勞役,讓其安心學習。

(每點0。5分)4。

(4分)變化:前:“蜀地僻陋有蠻夷風”(1分);後:“至今巴蜀好文雅”或“由是大化”(1分)。 第二問是壹道開放性試題,所答內容只要扣住興學並談出自己的體會,且言之有理即可計2分。

不夠合理酌情扣分。

4. 文言文敝帚自珍的答案

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壹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裏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註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見]即見自,表現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 ⑥[裏語]俗語,民間諺語.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4分)(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壹項:( )(2分)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麽?(1分)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麽意思?現代漢語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達形式,那麽在現代漢語中是什麽意思?(3分)答案:1.(1)這樣 (2)輕視(3)少(4)害處2.B3.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壹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裏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4.比喻人無自知之明.比喻東西雖不好,但由於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寶貴是這個嗎?妳沒有發布具體問題,所以我只好從網上搜索了..如果不是,請繼續追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