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āng yú
2 《*辭典》:鯧魚 2.1 出處《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Chānɡ Yú
2.3 鯧魚的別名鮀魚(《臨海異物誌》),昌侯龜、昌鼠(《本草拾遺》),狗瞌睡魚(《嶺表錄異》),鯧鯿(《醫林纂要》),鏡魚、平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白昌(《中國動物圖譜·魚類》),叉片魚(江蘇、浙江)。
2.4 來源
為鯧科動物銀鯧的肉。
2.5 原形態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體長約20厘米。頭較小,側扁而高。吻短、圓鈍,稍突出於下領之前。眼小,側位。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孔小,每側各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口小,微斜。上頜骨達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排列緊密。鰓孔小,鰓耙短弱,排列稀松。鱗細小,圓形,極易脫落。側線鱗110~130,側線位高,幾與背緣並行。背鰭Ⅸ~Ⅻ,Ⅰ42~48,起點略在臀鰭起點前方。臀鰭Ⅵ~Ⅶ,Ⅰ41~46。背鰭、臀鰭同形,鰭棘均呈截形,鰭條部前端皆隆起呈鐮刀狀。胸鰭長大,24~27。無腹鰭。尾鰭17,分叉很深。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數鱗片上有細微的黑色小點。
2.6 生境分布棲於近海中下層。以小魚、矽藻等為食。產卵期5~6月。分布我國沿海,以南海和東海為多,黃、渤海較少。
2.7 性味①《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苦,溫。"
2.8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遺》:"肥健,益氣力。"
②《本經逢原》:"益胃氣。"
③《隨息居飲食譜》:"補胃,益血,充精。"
2.9 註意①《本草拾遺》:"腹中子有毒,令人痢下。"
②《隨息居飲食譜》:"多食發疥動風。"
2.10 摘錄《*辭典》
古籍中的鯧魚 《本草綱目別名錄》:[本草綱目釋名]草部(下)江魚)鱭魚(魚魚魚魚魚望魚)嘉魚(魚丙穴魚拙魚)鯧魚(魚鯧魚昌鼠)鯽魚(鮒魚)鱸魚(四腮魚)魴魚(魚...
《飲食須知》:[卷六]魚類瓜生者,用勒魚骨插蒂上,壹夜便熟。石首鯗骨亦然。鯧魚味甘性平。和生姜粳米煮,骨皆軟,其子有毒,食之令...
《藥性切用》:[卷之六中魚部]鯧魚性味甘平,益氣壯力,令人肥健。鯧魚子∶有毒,食之令人利下。《藥性切用》...
《食鑒本草》:鱗者。水昂頭者。腹下有黑點者。無腮者。俱不可食。鯧魚多食難消。生熱痰。與蕎麥同食。令人失音。河...
《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四卷鱗之三]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