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ó yāo gāo
2 摩腰膏的別名摩腰丹(《醫學正傳》卷四)。
3 處方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7.5克 雄黃3克 樟腦 丁香 幹姜 吳茱萸各4.5克 朱砂3克 麝香五粒(大者)
4 制法上藥為末,蜜丸如龍眼大。
5 功能主治治老人、虛人腰痛,及婦人白帶。
6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姜汁化開如粥厚,火上燉熱,置掌中,摩腰上,候藥盡粘腰上,烘綿衣包縛定,隨即覺熱如火,日易壹次。
7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8 《張氏醫通》卷十四 8.1 方名摩腰膏
8.2 組成附子2錢半,川烏頭2錢半,南星2錢半,蜀椒1錢半,雄黃1錢半,樟腦1錢半,丁香1錢半,幹姜1錢,麝香1分。
8.3 主治老人虛人腰痛,婦人帶下清水不臭者。黴毒筋攣骨痛。
8.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化開如糜,蘸手掌上,烘熱摩腰中痛處,即以緩帛束定,少頃,其熱如火。每日飽後用1丸。
8.5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9 《普濟方》卷壹五四 9.1 方名摩腰膏
9.2 組成陳皮1兩(去白),陽起石5錢,幹姜5錢,沈香5錢,官桂(去粗皮)5錢,舶上硫黃5錢,吳茱萸5錢,雄黃5錢,蛇床子5錢,枯白礬1兩,杏仁1兩(去皮尖),輕粉1錢,麝香1錢半,附子1個(須1兩者,炮,去皮臍),母丁香1兩,朱砂1錢2分。
9.3 功效壯筋骨,助元陽。
9.4 主治老壯壹切腰痛痼冷,腿腳寒濕。
9.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臨用時,取生姜自然汁煎濃,後入藥1丸,良久浸化研之,令人手蘸藥,塗於腰肚上摩之,以盡為度,須用綿裹肚腰上,其熱如火,每日1次。
9.6 制備方法上藥除輕粉、朱砂、麝香另研外,余藥***為細末,後入上三味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10 《醫統》卷五十八引《三因》 10.1 方名摩腰膏
10.2 摩腰膏的別名摩腰丹
10.3 組成附子2錢半,烏頭尖2錢半,南星2錢半,幹姜1錢,雄黃1錢半,潮腦1錢半,丁香1錢半,麝香5分。
10.4 主治寒濕腰痛。
10.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條,生姜汁化開,如厚粥樣,烘熱,置掌中磨腰上,令盡粘肉,烘綿衣縛定,腰熱如火,間3日用1丸。或加吳茱萸、桂皮。
10.6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10.7 附註摩腰丹(《濟陽綱目》卷七十五)。
11 《醫宗必讀》卷八 11.1 方名摩腰膏
11.2 組成附子尖3錢半,烏頭尖3錢半,南星3錢半,幹姜、麝香5分半。
11.3 主治老人腰痛,婦人白帶。
11.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丸,生姜汁化開如厚粥,火上烘熱,於掌上摩腰中,候藥盡即烘棉衣裹緊,腰熱如火,間2日用2丸。
11.5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11.6 附註方中幹姜用量原缺。
12 《醫方類聚》卷壹五三引《經驗秘方》 12.1 方名摩腰膏
12.2 組成母丁香(大揀丁香亦得)1兩,木香1兩,朱砂(水飛,另研)1兩,杏仁(去皮尖,另研)1兩,藿香1兩,白附子(去皮尖)1兩,幹姜(炮)1兩,蛇床子1兩,沈香1兩,官桂1兩,生硫黃1兩,吳茱萸(酒浸)1兩,枯白礬1兩,雄黃(水飛,另研)1兩,陳皮(去白)1兩,麝香減半,輕粉減半。
12.3 功效補下元虛敗,悅顏輕身,益精堅髓。
12.4 主治男女五勞七傷,氣血衰弱及下墜疝氣,髭鬢早白,面色萎黃,耳聾腎虛,腰膝疼痛,寒濕腳氣,半身不遂,氣血衰敗;婦人子宮久冷無孕,及赤白帶下,並諸惡疾。
12.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煎滾,盞中浸化良久,研開為汁,於靜室中,令人蘸藥於腰上摩之,以盡為度,用綿裹系,逡巡腰上如火燎為驗。若摩1丸如火,2丸舒暢血脈,3丸顏色光潔,十丸體輕身健,氣全精足,至百丸其功甚大,不可為之過當。
12.6 制備方法上除輕粉、麝香另研為末,余藥***為細末,卻入二味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古籍中的摩腰膏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腰痛(第四十三)物在腰,治宜流濕兼用溫暖藥以散之。寒濕作痛者,摩腰膏治之。腰痛不能立者,針人中穴。久患腰痛,必官桂...
《張氏醫通》:[卷五諸痛門]腰痛熱則減。得寒則增。幹姜附子湯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兼風寒者。五積散熱服微汗之。內蓄風熱痛者。脈...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諸痛門]腰痛痛,五積散加桃仁、川芎、肉桂湯,麻黃蒼術湯,並摩腰膏。濕熱腰痛,蒼術湯、獨活湯、羌活湯。東垣雲∶如...
《明醫指掌》:[卷六]腰痛證七滑易痊。腎虛腰痛腰痛悠悠不已,腎虛也,青娥丸或摩腰膏、獨活寄生湯、丹溪補陰丸、安腎丸、立安丸選而用...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四諸虛門]平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