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的壹些歷史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說:“匈奴也是匈奴始祖夏後的後裔”。《山海經·黃達北經》說:犬戎與夏人同宗,皆出自黃帝。《史記》中引用張炎的話說:“殷時春衛北去。”意思是夏的後裔春衛在商朝逃到北方,他的後代成為匈奴。另壹種說法是,夏北遷的後代是的子孫。夏傑死於流放三年,其子匈奴帶著父親的妻妾,投靠北野,帶著牲畜遷徙,也就是中國所說的匈奴。
根據《史記》後半部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匈奴原是壹座山,壹個犟,壹個肉粥。王國維在《鬼異想考》中系統地總結了匈奴名稱的演變,認為商代的鬼方、夷夷、,周朝的戎、狄,戰國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也有人說,史籍中所見的鬼戎、夷曲、燕京、吳語、婁煩、大理等不同民族統稱為匈奴。
也有人認為匈奴不應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混為壹談,匈奴應該是西部草原的遊牧民族。秦始皇之前,匈奴還沒有遊牧到中國北方。
上述觀點在現代學者中尚未統壹。由於匈奴的起源無法解決,匈奴的宗族和語族也成了懸案。
周代
從西周開始,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打完諸侯戰爭後,狗戎部落攻占濠井,逼平東遷。戰國時期,胡林和婁煩多次入侵趙國。趙的陵騎馬射殺、婁煩,在北方新開辟的地區設立雲中等郡。胡林和婁煩向北進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打敗匈奴。
秦朝
公元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左、西部右獻王,控制了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區,包括蒙古、蘇聯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命令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然匈奴七百余裏,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論秦》)。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真正與匈奴大規模交戰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漢王劉欣向匈奴投降。次年,劉邦率軍攻克,在鄧白(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莫都單於三十余萬騎兵圍困七晝夜。用詭計逃脫後,開始親匈奴。之後的文景皇帝也用親疏政策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127),派衛青占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魏、霍分東西進攻漠北。自從霍去病攻打匈奴,蒙古許山就有狼居住,衛青東路消滅匈奴王庭。遊引四萬余人來漢,可汗與左出逃。漢朝東方統壹了烏桓,西方以聯姻(前105,漢朝馮喜君公主嫁給烏孫王)和貿易的方式統壹了西域諸國,壓縮了匈奴的空間。
前73年,韓與烏孫聯手,以20萬兵進攻匈奴,直取右谷亭。前57年,匈奴分裂,知止可汗獲勝。據《漠北》記載,前51年,呼韓邪單於南下投靠漢朝。後來知止可汗率兵退守中亞(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即阿、烏、哈三國),呼韓邪單於占領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消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在康居投奔匈奴,殺了知止可汗。前33年,嫁給王昭君,與韓和好。
西漢時期的山雨有如下:頭曼山雨、冒頓、老尚、山雨、支壹謝山雨、烏尾山玉、二山玉、連理胡山玉、胡魯古山玉、胡彥蘭山玉、徐魯全曲山玉、胡彥蘭山玉。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壹分為二。呼韓邪單於之孫四萬余人,被派往南方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在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至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進攻北匈奴,被漠北和阿爾泰山擊敗,迫使其西進。從此,北匈奴從中國古籍中消失了。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董卓專權時期,南匈奴沖突。195年,南匈奴參與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帶到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附漢。曹操將南匈奴分為五部分。
漢朝以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壹直居住在河套。三國時期,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四世紀初,五匈奴統帥劉淵是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的將軍。西晉八王之亂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占領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並於311年攻占洛陽,316年攻占長安,從而滅亡了西晉。歷史被稱為趙倩或趙涵。。
匈奴的壹個低級民族叫羯族。漢昭帝石勒建立了趙國,史稱趙石或後趙。後來被前秦滅了。
融入匈奴的越人,稱為匈奴的另壹部分——陸水滸。其中,居曲家族力推後韓良官界為主業,在今甘肅地區建立北梁。居曲孟勛殺了段野後,成了北良的主人。後來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匈奴和鮮卑的雜交後代被稱為鐵富人。鐵富劉火明,被鮮卑拓跋打敗,投奔羌人後秦。後來認為自己是最後壹代的阿提拉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建立了夏果,史稱狐夏。後來被北魏滅了。
匈奴並入朝鮮附近鮮卑的宇文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於篡奪了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又被漢族外戚楊堅篡奪。隋文帝建立隋朝,統壹中原。
以上是五湖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最後壹次表演。後來匈奴作為壹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的歷史上消失,與其他民族融合成以華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其漢姓有劉、何、胡琰、等,其中不少人居住在今天的陜西、陜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