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毛筆字的紙叫什麽名字,就是壹面光滑壹面粗糙?

有毛筆字的紙叫什麽名字,就是壹面光滑壹面粗糙?

是宣紙吧~ ~ ~

宣紙,中國傳統古典書畫紙。漢族優秀民族傳統工藝之壹,起源於安徽宣城涇縣,政府統治宣城後命名為“宣紙”。這種紙也產於涇縣附近。

宣紙起源於唐代,歷朝歷代。由於宣紙具有易保存、耐用、不褪色的特點,所以有“紙命千年”的美譽。

宣紙按加工方式分為原紙和加工紙。根據紙張著墨程度,分為生宣傳、半熟宣傳、熟宣傳。書法和寫意用生的宣傳,工筆畫用熟的宣傳。

據民間傳說,東漢建光元年(121)造紙術大師蔡倫死後,東漢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想做出天下最好的紙,為大師畫像譜曲以示懷念。但是年復壹年都很難如願以償。壹天,孔丹偶然看到壹棵老紫檀木樹躺在小溪邊。由於常年日曬雨淋,樹皮已經腐爛變白,露出壹縷縷纖細幹凈的纖維。孔丹用它造紙,經過反復實驗,終於做出了壹張絕妙的紙,就是後來有名的宣紙。有壹種宣紙叫“四腳丹”,是為了紀念孔丹,流傳至今。

據清乾隆年間重修的《小氏族譜》序:“宋末鬥爭激烈之時,各種鬼神,不可不急。孫操,曹世忠公八世的晚輩,從丘川遷到孝陵,被分作十三家。這是山區,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蔡倫之技,以此為生。”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壹步壹步地加以改進,終於做出了潔白純凈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宣城,屬州管轄,故名宣紙。

宣紙的名氣始於唐代,唐代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的《歷代名畫》說:“善人宜置宣紙數百張,上蠟臨摹。”這說明宣紙在唐代已經用於書畫了。

據《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均有紙貢,宣城縣紙尤為精美。可見當時宣紙已經遍地加冕。南唐皇後李煜親自監制的“承心堂”紙,是宣紙中的珍品。是“膚如蛋膜,潔如玉,薄而滑,冠壹時。”

所謂“五色墨”,即壹次完成,濃淡分明,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水墨比例,運筆自如而達到的藝術效果。加上抗老化和不變色。蟲子吃得少,壽命長,所以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19世紀獲巴拿馬國際論文大賽金獎。

除了畫詩,宣紙也是書寫外交筆記和保存高級檔案史料的最佳紙張。中國傳世的大量珍稀古籍和書畫名家的墨跡,大多保存在宣紙上,至今依然如故。

中國宣紙的發源地:安徽省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