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沒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認字的?

在沒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認字的?

1、直音。

直音產生於漢代末年,即以讀音相同的較為簡單的字來為生僻字註音,比如以"和"為"龢"標音。這種方法操作很是便捷,只要能找到相同的字就行,不過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畢竟並非所有字都能找到同音字,即便找到同音字,可能此字同樣比較生僻,難以識讀。

2、讀若

同樣是以壹個大家普遍認識的字為另壹字註音,不過二者不要求讀音完全壹致,顧名思義,只要相似就可以了。它也叫做"讀如",這是古代訓詁學家所創,他們以解釋詞語和研究語義為己任,古籍載:"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

1918年11月,漢字筆畫式的“註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從1920年到1958年,註音字母用了近40年,它對統壹漢字讀音、推廣國語、普及拼音起到了很大作用。周恩來總理就曾高度評價了註音字母的作用:“辛亥革命之後,產生了註音字母,這是中國第壹套由國家正式公布並且在中小學校普遍推行過的拼音字母。

註音字母對於識字教育和讀音統壹有過壹定貢獻。”因歷史原因,如今註音字母在臺灣地區仍是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壹,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必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