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周易
相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系辭傳》,周易的形成是文經四聖而完備的,在周易成書之前,就有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在周朝的時候才有了《周易》,所以說易有"三易",但《連山》與《歸藏》現已經失傳,找不到它的原始文字記錄了。但無論怎樣,《連山》與《歸藏》的內容都必然是圍繞著伏羲的八八六十四卦為基點,從而對天地人萬事萬物發展及變化規律的解釋。
《周易》為什麽叫周易?
從夏、商、周,直到春秋戰國時期,自公元前2010年開始到公元前的206年為止,是奴隸社會的年代,總計約有壹千九百年左右,在周朝社會,當時人文意識是天尊地卑為基本觀念的,所以周朝的《周易》將乾卦放在六十四卦的首卦,大家都知道,乾,代表天、君王、父親、剛強等陽剛的含義,乾卦的《象》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說,周易把乾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以代表當時歷史時期的人類思想觀念。
簡單地說,1、周:第壹代表著朝代,夏朝的易叫《連山》,殷商時期的易叫《歸藏》,所以,周朝的易舊叫《周易》,2、周:是周普、完備的意思,前人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就是周普和完備之意。
什麽是"易"?
1.《說文解子》上說"易"是蜥蜴,象形字,古稱"易",俗稱四角蛇,其外表可以隨每天的十二時辰而變化成十二種顏色,是蜥蜴的變化,所以周易的大精神就是守恒而知變。
2."易",會意字,"易"和"明"這兩個字都是以日和月組成的,壹年的十二個月是"易"的運行規律變化,是陰陽永遠交替變化、日月合體而周流不息。"易"和"明"二字,說明在人對天文的認識,日月行天,壹來壹往,壹升壹落,永遠交替運行。
3.在甲骨文,全文中"易"是象行字,像是壹個盛水器傾入另壹器中的形狀,如倒,分,也含有易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