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紅蝴蝶瘡簡介

紅蝴蝶瘡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紅蝴蝶瘡的病因病機 5 紅蝴蝶瘡的診斷 5.1 盤狀紅蝴蝶瘡 5.2 系統性紅蝴蝶瘡 5.2.1 皮膚、粘膜損害 5.2.2 全身癥狀 5.3 實驗室檢查 5.3.1 壹般檢查 5.3.2 免疫學檢查 6 需要與紅蝴蝶瘡相鑒別的疾病 6.1 風濕性關節炎 6.2 類風濕性關節炎 6.3 皮肌炎 7 紅蝴蝶瘡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熱毒熾盛 7.1.1.1 癥狀 7.1.1.2 辨證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藥治療 7.1.2 陰虛內熱 7.1.2.1 癥狀 7.1.2.2 辨證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藥治療 7.1.3 脾腎陽虛 7.1.3.1 癥狀 7.1.3.2 辨證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藥治療 7.1.4 脾虛肝旺 7.1.4.1 癥狀 7.1.4.2 辨證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藥治療 7.1.5 氣滯血瘀 7.1.5.1 癥狀 7.1.5.2 辨證分析 7.1.5.3 治法 7.1.5.4 方藥治療 7.2 外治法 7.3 其他療法 8 紅蝴蝶瘡患者日常保健 9 紅蝴蝶瘡治療進展 10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紅蝴蝶瘡的方劑 2 治療紅蝴蝶瘡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紅蝴蝶瘡 4 治療紅蝴蝶瘡的穴位 5 紅蝴蝶瘡相關藥物 1 拼音

hóng hú dié chuāng

2 英文參考

red butterfly sor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upus erythematosu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upus erythematosu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紅蝴蝶瘡(lupus erythematosus)是指以面及手等暴露部位皮膚紅斑、鱗屑、萎縮,狀似蝴蝶,可累及全身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1]。多見於15~40歲女性。臨床常見類型為盤狀紅蝴蝶瘡和系統性紅蝴蝶瘡。其特點是盤狀紅蝴蝶瘡好發於面頰部,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多為慢性局限性;系統性紅蝴蝶瘡除有皮膚損害外,常同時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病變呈進行性經過,預後較差。

紅蝴蝶瘡相當於西醫的紅斑狼瘡[2]。

4 紅蝴蝶瘡的病因病機

紅蝴蝶瘡由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而成。因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不足,虛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曝曬,外熱入侵,熱毒人裏,二熱相搏,瘀阻脈絡,內傷於臟腑,外傷於肌膚而發病。熱毒蘊結肌膚,上泛頭面則面生盤狀紅蝴蝶瘡;熱毒內傳臟腑,瘀阻於肌肉、關節,則發系統性紅蝴蝶瘡。在系統性紅蝴蝶瘡病程中,或因熱毒熾盛,燔灼營血,阻隔經絡,則可引起急性發作而見高熱,肌肉酸楚,關節疼痛;或邪熱漸退,則又多表現為低熱,疲乏,唇幹舌紅,盜汗等陰虛火旺、肝腎不足證候;或因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而致氣血凝滯;或因病久氣血兩虛而致心陽不足;但病程後期每多陰損及陽,累及於脾,以致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膀胱氣化失權而見便溏溲少,四肢清冷,下肢甚至全身浮腫等癥。在整個發病過程中,熱毒熾盛之證可相繼或反復出現,甚或表現為熱毒內陷,熱盛動風。本病病情常虛實互見,變化多端。

5 紅蝴蝶瘡的診斷 5.1 盤狀紅蝴蝶瘡

盤狀紅蝴蝶瘡多見於20~40歲左右的女性,男女之比約1:3,家族中可有相同患者。皮損好發於面部,尤以兩頰、鼻部為著,其次為頭項、兩耳、眼瞼、額角,亦可發於手背、指側、唇紅部、肩胛部等處。初為針尖至扁豆大小或更大微高起的鮮紅或桃紅色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境界清楚,邊緣略高起,中央輕度萎縮,形如盤狀,表面覆有灰褐色的,粘著性鱗屑,鱗屑下有角質栓,嵌入毛囊口內,毛囊口多開,猶如篩孔,皮損周圍有色素沈著,伴毛細血管擴張。兩頰部和鼻部的皮損可相互融合,呈蝶形外觀。粘膜亦可累及,主要發生在唇部,表現除鱗屑紅斑外,甚至可發生糜爛潰瘍。壹般無自覺癥狀,進展時或日光曝曬後,可有輕度瘙癢感,少數患者可有低熱、乏力及關節痛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的皮損可同時或相繼在顏面、頭皮、手背、足跖等多處部位發生,此稱之為播散性盤狀紅蝴蝶瘡。先天稟賦不足的盤狀紅蝴蝶瘡患者,約有1%壹5%可轉變為系統性紅蝴蝶瘡或繼發皮膚癌變。

盤狀紅蝴蝶瘡呈慢性經過,患部對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減輕,病程中不破潰,亦難自愈,消退後遺留淺在性瘢痕。

5.2 系統性紅蝴蝶瘡

系統性紅蝴蝶瘡多見於青年及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10。

系統性紅蝴蝶瘡早期表現多種多樣,癥狀多不明顯,初起可單個器官受累,或多個系統同時被侵犯:常表現為不規則發熱,關節疼痛,食欲減退,伴體重減輕,皮膚紅斑等。

5.2.1 皮膚、粘膜損害

約80%的患者出現對稱性的皮損,典型者在兩頰和鼻部出現蝶形紅斑,為不規則形,色鮮紅或紫紅,邊界清楚或模糊,有時可見鱗屑,病情緩解時紅班消退,留有棕 *** 素沈著,較少出現萎縮現象。皮損發生在指甲周圍皮膚及甲下者,常為出血性紫紅色斑片,高熱時紅腫光亮,時隱時現。發生在n.唇者,則為下唇部紅斑性唇炎的表現。皮損嚴重者,可有全身泛發性多形性紅斑、紫紅斑、水皰等,口腔、外陰粘膜有糜爛,頭發可逐漸稀疏或脫落。手部遇冷時有雷諾氏現象,常為本病的早期癥狀。

5.2.2 全身癥狀

1.發熱壹般都有不規則發熱,多數呈低熱,急性活動期出現高熱,甚至可達40℃~41℃。

2.關節、肌肉疼痛約90%的患者有關節及肌肉疼痛,關節疼痛可侵犯四肢大小關節,多為遊走性,軟組織可有腫脹,但很少發生積液和潮紅。

3.腎臟損害幾乎所有的系統性紅蝴蝶瘡皆累及腎臟,但有臨床表現的約占75%,腎臟損害為較早的、常見的、重要的內臟損害,可見到各種腎炎的表現,早期尿中有蛋白、管型和紅白細胞,後期腎功能損害可出現尿毒癥、腎病綜合征表現。

4.心血管系統病變約有1乃的病人有心血管系統的病變,以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積液較常見。有時伴發血栓性靜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5.呼吸系統病變主要表現為胸膜炎和間質性肺炎,出現呼吸功能障礙。

6.消化系統病變約有40%患者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消化道癥狀。30%病人有肝臟損害,呈慢性肝炎樣表現。

7.神經系統病變神經系統癥狀多見於後期,可表現為各種精神、神經癥狀,如抑郁、失眠、精神分裂癥樣改變,嚴重者可出現抽搐、癥狀性癲癇。

8.其他病變淋巴系統可累及,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質軟無壓痛。累及造血系統見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另外,約有20%病例有眼底病變,如視 *** 水腫、視網膜病變。

5.3 實驗室檢查 5.3.1 壹般檢查

血常規呈中度貧血,約56%的患者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血沈加快,尿中有蛋白及紅、白細胞和管型,蛋白電泳白蛋白減少,丁球蛋白,a2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比倒置。

5.3.2 免疫學檢查

1.狼瘡細胞陽性率在60%左右,但特異性低。

2.抗核抗體檢查,陽性率在90%以上,其中抗雙鏈DNA抗體特異性高,陽性率為95%,效價與病情輕重成正比:其他如抗Sm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陽性率為30%左右。

3.補體及免疫復合物檢查,循環免疫復合物升高,血清總補體及C3,C4均降低,尤以C3下降顯著。

4.狼瘡帶試驗檢查,用直接熒光免疫法在患者皮膚和真皮連接處檢查,可見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沈積,呈顆粒狀、球狀或線條狀排列的黃綠色熒光帶,在系統性紅蝴蝶瘡的正常皮膚暴露部位陽性率為50%壹70%,皮損部位高達9096以上,診斷意義較大。

6 需要與紅蝴蝶瘡相鑒別的疾病 6.1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腫痛明顯,可出現風濕結節,抗風濕因子大多為陽性,無系統性紅蝴蝶瘡特有的皮膚改變,紅斑狼瘡細胞及抗核抗體檢查陰性,對光線不敏感。

6.2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類風濕因子大多陽性,查不到狼瘡細胞,無紅蝴蝶瘡特有的皮損,可有關節畸形。

6.3 皮肌炎

皮肌炎多於面部開始,皮損為以雙眼瞼為中心的紫藍色水腫性紅斑,多發性肌炎癥狀明顯,肌酶、尿肌酸含量異常。

7 紅蝴蝶瘡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熱毒熾盛

紅蝴蝶瘡·熱毒熾盛證(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熱毒熾盛,外灼肌膚,以面部蝶形紅斑鮮艷,皮膚紫斑,伴有高熱,煩躁口渴,神昏譫語,抽搐,關節肌肉疼痛,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舌苔黃膩,脈洪數或滑數為常見癥的紅蝴蝶瘡證候[2]。

7.1.1.1 癥狀

相當於系統性紅蝴蝶瘡急性活動期,面部蝶形紅斑,色鮮艷,皮膚紫斑;伴高熱,煩躁口渴,神昏譫語,抽搐,關節肌肉疼痛,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細數。

7.1.1.2 辨證分析

熱毒熾盛,邪在氣分,故見高熱,煩躁口渴;熱擾營血,血熱損絡,外溢於肌膚,則有紅斑、紫斑;熱毒消灼陰血,筋失濡養,則有關節肌肉疼痛;熱毒內攻於心,或逆傳心包,神不守舍,則有神昏譫語;熱極動風,則抽搐;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細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7.1.1.3 治法

清熱涼血,化斑解毒。

7.1.1.4 方藥治療

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高熱神昏者,加安宮牛黃丸以清熱解毒,或服紫雪丹以熄風鎮痙,或服至寶丹以芳香醒腦。

7.1.2 陰虛內熱

紅蝴蝶瘡·陰虛內熱證(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internal heat)是指陰虛內熱,以斑疹暗紅,伴有不規則發熱或持續低熱,手足心熱,心煩無力,自汗盜汗,顏面浮紅,關節痛,足跟痛,月經量少或閉經,舌質紅,舌苔薄,脈細數為常見癥的紅蝴蝶瘡證候[2]。

7.1.2.1 癥狀

斑疹暗紅;伴有不規則發熱或持續性低熱,手足心熱,心煩無力,自汗盜汗,面浮紅,關節痛,足跟痛,月經量少或閉經;舌紅,苔薄,脈細數。

7.1.2.2 辨證分析

邪熱漸退, *** 虧耗,陰虛火旺,故見斑疹暗紅,不規則發熱或持續性低熱,手足心熱,心煩,自汗盜汗;陰虧氣耗,則無力;虛火上炎,則面浮紅;肝腎不足,則關節疼,足跟痛,月經量少或閉經;舌紅、苔薄、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7.1.2.3 治法

滋陰降火。

7.1.2.4 方藥治療

六味地黃丸合大補陰丸、清骨散加減。

7.1.3 脾腎陽虛

紅蝴蝶瘡·脾腎陽虛證(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脾腎陽虛,以面色無華,眼瞼、下肢浮腫,胸脅脹滿,腰膝酸軟,面熱肢冷,口幹不渴,尿少或尿閉,舌質淡胖,舌少,脈沈細為常見癥的紅蝴蝶瘡證候[2]。

7.1.3.1 癥狀

面色無華,眼瞼、下肢浮腫,胸脅脹滿,腰膝酸軟,面熱肢冷,口幹不渴,尿少或尿閉;舌淡胖,苔少,脈沈細。

7.1.3.2 辨證分析

脾腎陽虛,故見面色無華:水濕泛濫,則眼瞼、下肢浮腫;水飲停聚胸脅,則胸脅脹滿;脾腎陽虛,肝腎不足,則腰膝酸軟;虛陽上浮,則面熱肢冷;氣不化津,津不上承,則口幹不渴;脾腎陽虛,氣化不利,則尿少或尿閉;舌淡胖、苔少、脈沈細為脾腎陽虛之象。

7.1.3.3 治法

溫腎壯陽,健脾利水。

7.1.3.4 方藥治療

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湯加減。

7.1.4 脾虛肝旺

紅蝴蝶瘡·脾虛肝旺證(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是指脾虛肝旺,以皮膚紫斑,胸脅脹滿,腹脹納呆,頭昏頭痛,耳鳴失眠,月經不調或閉經,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為常見癥的紅蝴蝶瘡證候[2]。

7.1.4.1 癥狀

皮膚紫斑,胸脅脹滿,腹脹納呆,頭昏頭痛,耳鳴失眠,月經不調或閉經;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

7.1.4.2 辨證分析

情誌內傷,肝郁氣滯,久而化火,故見皮膚紫斑;肝郁之滯,則胸脅脹滿;肝郁犯脾,脾虛失運,則腹脹納呆;肝旺上擾,則頭昏頭痛,耳鳴失眠;肝失疏泄,熱邪灼陰,陰血不足,則月經不調或閉經;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為脾虛肝旺之象。

7.1.4.3 治法

健脾清肝。

7.1.4.4 方藥治療

四君子湯合丹梔逍遙散加減。

7.1.5 氣滯血瘀

紅蝴蝶瘡·氣滯血瘀證(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紅斑暗滯,角栓形成及皮膚萎縮,伴倦怠乏力,舌質暗紅,舌苔白或光面舌,脈沈細為常見癥的紅蝴蝶瘡證候[2]。

7.1.5.1 癥狀

多見於盤狀局限型及亞急性皮膚型紅蝴蝶瘡。紅斑暗滯,角栓形成及皮膚萎縮;伴倦怠乏力;舌黯紅,苔白或光面舌,脈沈細。

7.1.5.2 辨證分析

氣滯血瘀,故見紅斑暗滯,角栓形成;瘀滯不去,肌膚失常,則皮膚萎縮;病久氣血兩虛,則伴倦怠乏力;舌黯紅、苔白、脈沈細為氣滯血瘀之象。

7.1.5.3 治法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7.1.5.4 方藥治療

逍遙丸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7.2 外治法

皮損處塗白玉膏或黃柏霜,每天1—2次。

7.3 其他療法

1.昆明山海棠片,每片50mg,每次2—4片,口服,每天3次;雷公藤總甙制劑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1.2mg,分2—3次口服;青蒿浸膏片,每片0.3g,每天30—45片,分2—3次口服;復方金蕎片,每片0.6G每天16—24片,分3次口服。

2.中西醫結合治療:

對急性發作或重型病例,宜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8 紅蝴蝶瘡患者日常保健

1.避免日光曝曬,夏日應特別重視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外出時應戴遮陽帽或撐遮陽傘,也可外搽避光藥物。

2.避免感冒、受涼,嚴冬季節對暴露部位應適當予以保護,如戴手套、穿厚襪及戴口罩等。

3.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對易於誘發本病的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及避孕藥等應避免使用,皮損處忌塗有 *** 性的外用藥。

4.忌食酒類等 *** 性食品;有水腫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取;註意加強飲食營養,多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5.註意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避免勞累,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

9 紅蝴蝶瘡治療進展

1.雷公藤雷公藤為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又名斷腸草,藥用部分為根、莖、葉、花。主要成分有生物堿,二萜內酯、三萜內酯、甙類、糖類、有機酸、揮發油等。性涼,味苦。辛;有大毒,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解毒殺蟲。藥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腫瘤、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流的阻抗、抗凝、解熱鎮痛等作用。有關雷公藤治療本病的臨床研究報道頻多,如秦萬章使用雷公藤治療本病103例,有效率為91.2%;李誌銘用雷公藤提取物T甲片治療本病12例,緩解4例,有效7例,無效1例。上海、雲南用雷公藤治療本病的總有效率為70%壹91。2%。輕型可單用雷公藤,重型合用激素,可使關節疼痛、發熱,乏力等改善,皮損消退,受損的肝、腎等內臟功能好轉,可使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升高,紅細胞沈降率及粘蛋白下降,紅斑狼瘡細胞轉陰,抗核抗體滴度下降或轉陰,補體升高,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功能好轉。雷公藤為劇毒藥物,文獻記載壹日誤用去皮根30g,每次服用15g,即有中毒的可能;若用其嫩芽,壹次口服7個即可致死。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禁忌癥,控制用量。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主要有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食管下部燒灼感等,月經紊亂,皮膚粘膜反應,影響造血系統,對心、肝,腎功能的影響及蓄積作用等,這些毒副作用多發生於給藥早期或用量過大時,壹旦發現中毒,可采取洗胃、催吐、導瀉,以盡量減少毒物的吸收;同時,予以飲濃茶或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輸液,糾酸,對癥支持療法等,並用甘草汁或綠豆甘草湯內服以解毒。

使用雷公藤有壹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停茵後病情出現“反跳”。這與皮質類固醇激素相似,當雷公藤斷藥或由於中毒而停藥數天後,病情會出現反跳,恢復到治療前的水平,甚至更嚴重,所以對雷公藤和皮質類固醇激素同用的病人,不能兩藥同時減量,應根據病情,或先後或交替減量,以盡量減少、減輕反跳現象。

2.昆明山海棠為與雷公藤同科屬植物。其臨床功效與雷公藤相似,對系統性紅蝴蝶瘡皮損及關節疼痛療效較好。

3.青蒿青蒿為菊科壹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黃花蒿的全草。性寒,味苦、辛。功能:清熱,解暑,除蒸,生發,黑發。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和青蒿素等。藥理研究表明,生藥及青蒿素可抑制瘧原蟲發育,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簡便等優點,另有抑制真菌及螺旋體的作用。臨床上用來治療盤狀紅蝴蝶瘡取得較好療效,如莊國康用青蒿治療盤狀紅蝴蝶瘡68例,基本消退率達60%,總有效率為90%。實驗研究證明,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4.狼瘡丸由金銀花、連翹、丹參、赤芍、蒲公英、白鮮皮、桃仁、紅花、蜈蚣等17味中藥組成,每丸9G。王促英等用狼瘡丸治療本病,日服2次,持續3—5年,有效率85%,若與激素聯合運用,有效率達92%。實驗證明,狼瘡丸有抑制急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癥、抑菌、促纖溶等作用。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