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怎麽給孩子講文言文

怎麽給孩子講文言文

1. 如何引導孩子學古文

最近在引導沖沖學古文,有些體會,交流壹下。

在讓孩子學壹些難度比較大的新學問時,比如學古文,至少有兩種方法:

方法壹:省事法。

即,丟給孩子本“子曰詩雲”,背去吧。不喜歡,背不進去,那就苦口婆心、引經據典、翻來覆去、不厭其煩地講學好古文的偉大意義;還不聽,痛罵之;再不聽,暴打之。

現在的爹媽,越來越有文化啦,越來越文明了,暴打孩子的比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表現形式的懲罰,如罰不讓看電視、罰背“子曰”20遍等等,但換湯不換藥,形式變了,本質沒變。

方法二:累人法。

古文,說白了,不過就是古時候的人用筆說的話(文字語言),有生動活潑、神乎其神的,也有詰屈聱牙、枯燥沈悶的,我們喜歡那壹種呢?不言而喻。

第二步,那好,我們就找找生動活潑、神乎其神的古文吧。

找圖文並茂、印制精美的版本,買來。

第三步,書買來了,花花綠綠,插圖誘人,但不讓孩子讀,自己先讀,吊吊他的胃口。

果不其然,這些書神呀怪呀,很有趣,比“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有趣多了,讀起來津津有味。

第四步,等孩子真有點急了,就和他壹起看,並挑壹小段比較好懂的,壹句壹句繪聲繪色地講給他聽。

(千萬不要忘記:妳是在講神怪故事喲,而不是在教古文,千萬別跟老學究似的給孩子幹巴巴地直譯,講故事要有趣、要互動、要說說笑笑,不論講古人寫的故事還是今人寫的故事都該如此。)

有意思吧?有意思。好聽嗎?好聽。那好,沒事就給孩子講講。目的:讓孩子徹底喜歡上這些書,而不是“喜歡上古文”;孩子喜歡這些上書,就會去讀,讀,就是在學古文。曲線救國,引而不發。

第五步,等孩子喜歡上這些書了,就反過來,讓孩子給妳講裏面的故事。

剛開始,孩子可能講得磕磕絆絆,沒關系啦,大概其就行了,從沒讀過古文的孩子能講成這樣,很棒,甚慰,甚喜,鼓勵!

不必苛求,古漢語語法啦、每個字詞意思啦,都不必苛求壹句不差、壹詞不誤地搞懂,孩子能知其大意,講個八九不離十就不錯了,喜歡看、喜歡講才是最最重要的,喜歡看,喜歡講,日久天長,語法啦、詞義啦,都能慢慢搞懂。

第六步,不管了,自己讀吧,不懂的,有字典,有網絡,自己查去。

這種教孩子學古文的方法,對大人來說,比較累人,但孩子喜歡,沖沖現在對《山海經》、《搜神記》比較喜歡,愛讀。我相信,只要他能讀懂這些書,那他的古文閱讀能力就比較牛了,以後再讀其他,應該不在話下。如果如此,累點就累點吧。

既然這樣,幹嘛不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給孩子壹些有意思的古文讓他們讀,讓他們就此喜歡上古文呢?目標明確,方法靈活,幹嘛非要跟四書五經死磕呢?當然,如果讀四書五經能讓孩子喜歡上古文也不錯。

在孩子的教育上,從興趣出發,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其他別教條,別死性。

所謂“善教者,因其勢而導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是也。

2. 孩子要學古文,怎麽學習

孩子要學古文,怎麽學習?

孩子學古文太重要了,近的是高考要求,高中教材50%以上是文言文,不從小積累可不行。遠的來說,提高古文修養,可以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更加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家庭關系。

這個問題要回答其實不難,想壹下孩子是怎麽學白話的?無它,熟悉爾。每天聽大人說,自然就學會了,古文學習也壹樣,孩子每天聽,自然就會喜歡了。

不知道妳家孩子多大?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買些古文書籍在家裏,比如《古文觀止》,如果孩子年齡小,還不能自主閱讀的話,可以考慮給孩子聽壹些音頻、視頻的內容,耳濡目染。比如說,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從《三字經》、《笠翁對韻》開始。像凱叔講故事,就比較適合特別小的孩子,大壹點的上學了,可以聽聽喜馬拉雅的王老師詩詞賞讀,還有北大雲舒寫的每日壹句古詩文,內容都是不錯的。

3. 如何對孩子進行古文經典啟蒙(媽媽自己整理的筆記)

壹直在思考怎麽給tt做古文啟蒙,或者說如何學習中國如此豐富燦爛的古代文明——以正確的價值觀。

相對來說,英語啟蒙的道路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經驗,素材也豐富很多,基本上按tt現在的情況,按部就班走下去,肯定是可以看到結果(又快樂又好)的。但古文的啟蒙,就難很多。

英語說白了就是壹工具而已,和學上海話本質上沒有區別,但古文絕對不僅是壹門語言,而是壹個龐大的文明體系,甚至是要在哲學、行為上影響孩子,用壹輩子的時間體現它的作用的,重要得多,也難得多了。 古文教育摸索的人少,而且就很多所謂的成功經驗來說,我從內心就不認同(比如每天強制讀經幾個小時等等,這不是《紅樓夢》批判的行為麽。

而且己所不欲,反正我自己是不希望以這種方式來讀書的) 看到壹篇顏濟宏先生寫的親身體會,覺得這篇文章還是很有價值的。摘抄壹些在這裏。

文章的名字叫《每個孩子都能讀好書——從女兒的變化看經典私塾教育的作用》。 作者的女兒是傳統意義上的差生,學習態度認真,但成績不好,孩子很吃力沒自信,家長很心痛。

小學3年級停學三年,進入賀益得老師的私塾。當時的情況是停下所有的功課來讀經典。

後來由於效果好,返回學校讀書後又停學1年半,***4年半時間在經典私塾學習。(壹)、具體方法如下: 1、每天上午兩節經典誦讀,壹節書法。

下午繼續兩節經典誦讀。教材是王財貴的《學庸論語》、《孟子》等。

孩子從《論語》開始,每壹段每天讀20遍,5天讀滿100遍,然後到老師那裏背5-10遍。然後是小段小段連起來加讀加背數遍,最後全書連讀連背。

過壹段時間又回過來復習,慢慢達到終身記憶。 2、論語花了4個月背完,復習兩個月。

接下來的《孟子》用了8個月。然後是《老子》、《唐詩三百首》。

逐步增加了課外閱讀的時間。看的書目主要有《三國演義》、《東周列國誌》、《鋼鐵是怎麽煉成的》及她們自己感興趣的壹些書籍。

3、第2次休學(壹年半):後來家長讓她再停壹年學,在三年背誦的基礎上,增加課外閱讀和講解,過好古籍閱讀這壹關。這壹年,她背誦的主要任務是復習。

除了增加講解以外,還大大增加了課外閱讀的份量。第壹項任務是把《三國演義》看十遍。

情況完全出乎意料,如果說開始看還感覺有點為難的話,後面則是越看越有味了。在她看完第六遍的時候,賀老師安排她看《資治通鑒》(註解本)。

她的古籍閱讀之門將由此打開。 4、如何和現行教育體系銜接: 基本上4年半都在讀古文經典,其他的課程都以集中補習的方式進行。

孩子重新進入學校後成績非常好(越來越好)。 (二)、孩子的反應和變化: 看起來很忙,但內心輕松,因為只需要讀、背,沒有考試。

只要完成規定的遍數,激發了孩子的好勝心和上進心,還有自信。重新進入學校,從第2學期開始成績就非常好,人很有自信。

對地理、生物、政治、歷史的學習都有壹種輕松自如的感覺。雖然沒學過,老師也沒補過,但她還是比較輕松地掌握了。

四年半的熏陶,不僅學習狀況好了,其性格、心態、行為規範、品德修養、人生誌向等方面也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1、經典私塾教育能夠純凈孩子的心靈,有遠大誌向和健康心態。

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告訴他們如何處理與社會、與其它人的關系,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寬容、睿智、豁達的處理問題。 壹是有純靜的心靈。

經典私塾教育強調專攻壹門,反復吟詠,吟詠的過程就是排除雜念的過程,相當於佛教的“禪定”功夫。在孩子心性未定,辨別力不強的情況下,排除外界汙染,增強孩子定力,純潔他們的心靈,這是非常重要的壹環,沒有這壹環,其它壹切都無從談起。

女兒單純,從她的眼神,還是她的言行舉止都可以看出來。由於單純,腦子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多,比較於壹般孩子,就更容易專註,更容易投入,並且樂在其中。

現在有壹個觀念要糾正:就是小孩子越早融入社會就越能適應社會。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對於壹個小孩子來說,如果她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就把他放到壹個復雜的環境裏,很快就會被汙染。教育的重點首先就是教孩子怎麽做人,使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以後再融入到社會,有利於孩子正確把握自己而不迷失方向。

二是有遠大的理想和誌向。經典私塾教育激起了女兒崇高的追求,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匡世濟民的偉大誌向。

她向往壹切美好的事物,敬仰壹切美好的心靈和行為,希望做壹個優秀的人、壹流的人。 三是有健康的心態。

女兒本性善良,但以前有點使小性子。經典私塾教育使她學會了時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時時進行自我糾正,很多事情,不需要我們提醒,她自己就能把握好。

對別人善於發現優點,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對長輩、對老師、對同學,她總是滿懷感恩,對壹切弱勢者,她都懷著博愛同情的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她能委婉提出意見,使別人能心情舒暢地接受。她關註社會、關心時事。

希望普天下的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長大後能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使世界沒有貧窮、沒有醜惡。她胸懷寬廣,從不對人斤斤計較,即使有時講幾句過分的話,過壹段時間還能自覺的反思自己,覺得。

4. 如何教孩子讀古文,絕對經驗之談

1,不要壹上來就教孩子讀,太生澀。可以用對聯,字謎,歇後語,神話故事這些手段和方式先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

2,朗讀背誦《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結合歷史故事)

3,《小學生古文100篇》(簡單小短文,先讓學生翻譯,然後熟讀,仿寫)。

4,《三言二拍》、《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上述六本書的文白本較好。上述以史書和文白小說為主,淺顯易懂而且趣味性較強,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可讀性強

5,《世說新語》、《顏氏家訓》、《小窗幽記》、《浮生六記》、《幽夢影》、《菜根譚》、《東坡笑林》、《笑林廣記》、《曾國藩家書》上述九本書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養性,臧否人物,能讓妳感受到古代文學的平易與文學美,

6,古文觀止》、《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洛陽伽藍記》、《韓非子》上述五本書在文學性上都有壹定的地位,各有千秋,《古文觀止》提供了其中壹種視角,從多個方面來學習,相互印證,全局觀可以形成

5. 如何給孩子講古詩詞

步驟/方法教孩子吟誦詩歌入情悟境。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感情的吟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 還可以更好地使學生領會詩的音樂美。

出聲誦讀,要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奏,讀出思想感情。這種有規律的反復形成的節奏,產生了整齊劃壹的音樂美感。

做到“壹章十遍讀,壹句十回吟”,便會使靜止的畫面與聲音、形象融為壹體,使學生身臨其境,與情感產生***鳴,從而步入詩的意境。當然,出聲誦讀要和低聲慢吟結合起來。

註重整合提升感悟。教學中,選取相同或相近的古詩進行整合,既能使學生感到耳目壹新,又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壹是同壹主題作品的整合。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有不少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

二是同壹作者作品的整合。這樣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生對作者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比如學習陸遊的經典古詩《示兒》,就可以帶動學生學習陸遊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學習古詩固然是要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的殿堂,與作者對話,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應鼓勵學生在與人對話、演講、寫作文中恰當引用古詩詞。

如開展綜合實踐課,假想有壹名沈湎網吧的少年,讓學生用古詩詞對他進行規勸,“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詩句就自然而然地被學生運用。尤其要引導在作文中引用或擇用,以增強文章的氣勢、文采和說服力。

詩歌是充溢著生命的情感載體,閑情、鄉情、友情、愛國情是詩人反復吟嘆歌詠的主題。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如能以情感點燃情感,實現作者、教師、學生三情***振,定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