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民族的概念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已有體現是否正確

民族的概念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已有體現是否正確

不正確,古代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族概念,封建社會主要講的是忠君,民族的概念比較模糊。民族較為流行的解釋是:“①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同體。②特指具有***同語言、***同地域、***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同文化上的***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同體。”這壹解釋出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

另壹解釋則見諸《中國大百科全書》,這上面說: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有***同語言、***同地域、***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同文化上的***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同體。”

以上兩條定義是大陸對“民族”這壹概念比較權威的詮釋,其無論是在內涵上還是在外延上都完全重合。壹些人憑著這些定義便以為明白了什麽是“民族”、什麽是“民族主義”,這是誤會。以後我們將發現這些定義並不那麽完善,而且,當我們愈是試圖深究“民族”或“民族主義”的學理時,將愈會感到困惑。19世紀壹位政論家白哲特(Walter Bagehot)在談到“什麽是民族”時曾這樣說道:“妳要是不問,我們都知道它是什麽;但是馬上對它作出解釋或定義,卻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