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希堂的三件稀世之作是什麽?

三希堂的三件稀世之作是什麽?

1,三希堂的三件稀世之作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晴帖》、的《中秋帖》和王的《帖》。

2.三希堂,在古代,是清朝皇帝狄龍的書房。“三願”即“士喜聖賢,聖賢喜聖人,聖人喜天”。讀書人要做聖賢,聖賢要做聖人,聖人要做知天之人,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鼓勵自己勤奮。

3.書房名為“三希堂”。乾隆十壹年(公元1746年)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清帖》、的《中秋帖》和王的《袁波帖》。到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代以後歷代134位名家的作品,其中墨跡340幅,拓片495種。

4.王羲之的《快雪上晴帖》是仿唐代的。四行二十八字,高七寸,寬四寸六分的紙質書。是王羲之四十歲以後的作品,也是王羲之傳世的傑作之壹。那時候只是壹張手寫的紙條,以帖子裏的“下雪天會晴”四個字命名。這個帖子用筆灑脫,字體是舒朗。是王媞行書中的名篇,後人說“龍躍山門,虎臥風亭”。此帖原是康熙年間在國子監祭酒的馮元吉的傳家寶。馮元吉贈送給康熙皇帝,後來流傳給乾隆皇帝。在乾隆統治的60多年裏,他對這幅墨寶的熱情絲毫未減。他經常在三希堂臨摹琢磨,反復為其題詞。他壹生為這個帖子題詞73次。

5.王的《帖》六行四十七字,是典型的金代行書。它的內容是敘述性的,帖子的名稱來自帖子第壹句話中的“袁波”壹詞。“袁波帖”之筆,舞動飛舞,是壹幅優秀的草書作品。

6.王獻之的中秋郵政沒有錢,它是作為王獻之的書流傳下來的。有人懷疑是宋代米芾的仿制品。紙質書,豎八寸四分,橫三寸六分,行書三行二十二字,前後有文雀。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的書法受其父影響而有所創新。他進壹步升華和提煉了王體興書法的筆法。此帖接近草書,王獻之之筆如行雲流水,相互輝映,對字體的處理堪稱完美。這個帖子是他50歲以後的作品,是手寫的筆記。王羲之被尊為“書聖”,王獻之被稱為“小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