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珠兒參簡介

珠兒參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珠兒參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珠兒參的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生境分布 2.7 性狀 2.8 珠兒參的藥理作用 2.9 炮制 2.10 性味 2.11 歸經 2.12 功能主治 2.13 珠兒參的用法用量 2.14 附方 2.15 各家論述 2.16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珠兒參的方劑 2 古籍中的珠兒參 1 拼音

zhū ér shēn

2 《*辭典》:珠兒參 2.1 出處

《本草從新》

2.2 拼音名

Zhū ér Shēn

2.3 珠兒參的別名

珠參(《綱目拾遺》),珠子參、疙瘩七(《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雪三七(《中藥材品種論述》),鈕子七、扣子七(《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2.4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呈串珠狀的根莖。秋季采挖,除去莖苗、須根及瘦細的根莖,晾6~7天,使外皮松泡,或用水浸,然後踩去外皮,入鍋內煮透,或拌入適量蜂蜜(每斤加蜂蜜0.25斤),待煮至水將幹時,取出曬幹或炕幹。四川等地所產的稱鈕子七都在春季或秋季采挖,剪除莖苗、須根及瘦細部分後,曬幹即得。

2.5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竹節三七"條。

2.6 生境分布

主產雲南。

2.7 性狀

幹燥根莖呈不規則的類圓錐形,長約1.5~4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棕色至半透明琥珀色,少數呈黑棕色,有細縱皺紋及凸起的支根殘基,偶見竹節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不平坦,顆粒性。有特殊氣味,味苦。以個大,飽滿、明亮、無竹節紋及粗皮者為佳。

四川所產的鈕子七呈不規則圓塊形或類圓錐形,較瘦小,兩端有瘦細的根莖,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粗糙,有細皺紋及結節,並有瘤狀凸起的須根痕。

2.8 藥理作用

鈕子七水煎劑口服,對大鼠有抗炎作用。對蛋清性,右旋糖酐性或甲醛性"關節炎"及棉球肉芽腫在10克/公斤時有預防作用,對甲醛性"關節炎"還有治療作用。大葉三七中的糖含量為13%,但它促進饑餓小鼠肝糖元積累的作用,並非由於含糖的緣故。其抗炎作用似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的興奮無關,而可能是由於其中含有某種糖皮質激素樣作用的物質所引起。

2.9 炮制

揀凈雜質,打碎用或水潤,切片,曬幹。

2.10 性味

苦甘,寒。

①《本草從新》:"苦,寒,微甘。"

②《藥材資料匯編》:"味略苦,帶澀,微寒,無毒。"

③《四川中藥誌》:"苦,平,微甘,無毒。"

2.11 歸經

《四川中藥誌》:"入肝、胃二經。"

2.12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散瘀,止血,定痛。治熱病煩渴,陰虛咳嗽,癆傷吐血,鼻衄,咽痛,風濕性關節炎,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①《本草從新》:"補肺,降火。肺熱者宜之。"

②《救生苦海》:"血癥用之,可代三七。"

③《藥性考》:"能托裏,外癥堪用。"

④《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滋補強壯,止血生肌。"

⑤《四川中藥誌》:"散瘀,止血,定痛。治跌撲損傷,癆傷吐血,崩中下血。"

⑥《本草推陳》:"治陰虛血熱及熱病陰傷,煩渴,咳嗽,咽痛,齒痛。"

⑦《陜西中草藥》:"鎮驚熄風,除風濕,理氣健胃,止痛。治小兒驚風,風濕性關節炎,胃痛,腫毒惡瘡。"

2.13 珠兒參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研末入丸、散或泡酒。外用:研末調敷。

2.14 附方

治小兒驚風:鈕子七三錢。研粉,每次壹分,每日三次,溫開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2.15 各家論述

《本草從新》:"珠兒參,味厚體重,其性大約與西洋人參相同,不過清熱之功;熱去則火不刑金而肺臟受益,非真能補也。出閩中,須多去皮,再用滾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則苦味減而稍甘。"

2.16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珠兒參的方劑 連子胡同方

錢,甘菊花3錢(去梗),白果20個,紅棗15個,珠兒粉5錢,豬胰1個。主治:面鼻雀斑。用法用量:每晚...

艷容膏

錢,甘菊花(去梗)3錢,白果20個,紅棗15個,珠兒粉5錢,獵胰1個。主治:雀斑。用法用量:每晚搽面...

連子胡同方

錢,甘菊花3錢(去梗),白果20個,紅棗15個,珠兒粉5錢,豬胰1個。制法:上將珠粉研細,余俱搗爛拌...

更多用到中藥珠兒參的方劑

古籍中的珠兒參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珠參

書影叢說∶雲南姚安府亦產人參,其形扁而圓,謂之珠兒參。藥性考∶珠兒參根馬薺同。苦寒微甘,味濃體重。...

《本草綱目拾遺》:[卷三草部上]南沙參

綱目未及載者,悉附識於此。以廣知焉。張觀齋雲∶珠兒參者,其形獨蒜似之,去皮煮熟,色如紅熟人參,因圓...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四·公選良方]雀斑

甘菊花(去梗各三錢)白果(二十個)紅棗(十五個)珠兒粉(五錢)豬胰(壹個)上將珠粉研細,余俱搗爛拌勻...

《上池雜說》:[正文]附經目屢驗良方

遇口疳吹之,神效。初起熱甚,倍薄荷。久病多加珍、珠兒茶。龍骨即長肉痘疹後去黃柏、龍骨加牛黃。疳重加滴...

《景嶽全書》:[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因陣]以下面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