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生穿針引線組八仙
如果要選出壹位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呂洞賓莫屬。呂洞賓不僅在道教中地位極高,在八仙中他也是最富傳奇色彩的壹個。
八仙的組合,本來東壹個,西壹個,要把這些人湊成壹套班底,必須要有壹個中心人物,而這個中心人物,毫無疑問就是呂洞賓。為什麽這樣說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呂洞賓是與其他七仙聯系最多的壹個。在流傳至今的所有八仙故事中,八仙中互 有師徒關系最多的就是呂洞賓,其次才是鐘離權。其他幾位要麽是“單線聯系”,要麽互不相幹。何仙姑是呂洞賓的門徒,曹國舅和韓湘子則是呂洞賓和鐘離權***同度化的。連壹度進入八仙行列的劉海蟾,也是呂洞賓的弟子。所以,八仙的中心人物就是呂洞賓,通過他的穿針引線,才逐漸組成八仙這個小團體。
呂祖發誓度盡天下眾生
《歷代神仙通鑒》稱,呂洞賓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呂渭官至禮部侍郎,其父呂讓曾當過太子右庶子和海州刺史。《列仙全傳》稱,呂洞賓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出生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壹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其母床帳中就不見了。未滿周歲時馬祖見到他,說:“此兒骨相不凡,自是風塵外物,他時遇廬則居,遇鐘則扣,留心記取。”預言呂洞賓將來會在廬山遇見真人,還會與鐘離權結緣。
據說呂洞賓少年時十分聰明,能日記萬言,出口成章。成年後身高八尺二寸,臉色淡黃,有些小麻子,三綹髭須,喜戴華陽巾,穿白長衫,系壹條黑布帶,長得有些像張良,又有些像司馬遷、張良的樣子,《史記》有記載,稱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而古代留傳下來的司馬遷像,就是壹副書生模樣。由此看來,呂洞賓的模樣應該頗為英俊,加上身材修長,肯定風度翩翩。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呂洞賓像,估計就是根據這些描述畫出來的。
元、明時期還傳說,呂洞賓雖然天生聰明,文采出眾,但在仕途上並不如意,曾三舉進士不第。後來遊廬山,遇到火龍真人,獲授“天遁劍法”。四十六歲時,在長安酒肆偶遇鐘離權,鐘離權勸他棄儒修道,並點破他的“黃粱美夢”,令他頓時醒悟。隨後鐘離權又“十試”呂洞賓,考驗他是否已經六根清凈、凡心全無。經過了 這麽壹番考驗後,才正式收呂洞賓為徒,把“上真秘訣”和“靈寶畢法”傳授給他,還贈給他幾粒靈丹,助他修煉。呂洞賓的這些奇遇,似乎應驗了馬祖當初的預言。但這些故事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
呂洞賓修煉得道後,“步履輕疾,頃刻數百裏,世以為神仙”。然而他不願上天界成仙,發誓願“必須度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 從而在民間博得越來越多的信賴。
呂祖飛劍除蛟害
《列仙全傳》稱:“洞賓既得雲房(即鐘離權)之道,兼火龍真人天遁劍法,始遊江淮,試靈劍,遂除蛟害。隱顯變化四百余年,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汴譙間,人莫識。”呂洞賓除蛟害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傳說江淮地區有壹蛟精經常為非作歹,禍害人間。或作雷雨,破壞州縣民房;或興風鼓浪,翻覆往來客船;或化為人,淫亂良家女子。官府百般設計除掉蛟精,總是難以見效,便貼出告示,求異人除此大害。正好呂洞賓雲遊於此,便主動請纓降服蛟精。只見他走到江邊,拔出寶劍,大喝壹聲,將劍往水中壹擲,須臾淮水盡赤,壹大蛟浮於水面,看上去已經死了,其劍復自行躍入鞘中,眾人無不驚異。
呂洞賓扶危濟困的故事也數不勝數,如《安慶府誌》記載:“(呂洞賓)曾至桐城呂亭驛畔,遇壹孝婦取水事姑,至此息肩。指示之曰:‘此間自有甘泉,不須遠去,遂拔劍劃之,泉為湧出,至今方池數武,泉出沙間,雖大旱不竭,名洞賓泉。’”
呂洞賓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壹個,在民間傳說中,他不僅為平民百姓治病解難,除害滅妖,而且外貌瀟灑,性格幽默,經常遊戲人生,不拘小節,平易近人,符合老百姓的欣賞趣味,所以特別受民眾喜愛。
呂洞賓成道前的十次考試
壹、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厚備葬具而已。須臾,死者皆醒,無恙。洞賓視家人死而不動聲色,莫非無人性感情乎?非也!洞賓已悟大道,生死無非壹幻夢,生死有命,大丈夫視死如歸,親人離魂,自有去路,莫非因緣已盡,但盡禮以葬,何能怨尤?但事生前,生而順,死而安,生死何足懼!生能修善,死為善仙,故洞賓洞視世情,知為壹幻夢,故能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眾生以情愛難割,凡體難舍,痛苦不堪,生也苦,死也苦,不值得!應學洞賓,置生死於度外,但求無魄於心而已矣。
二、洞賓賣貨於市場,議定其價後,買者突然反臉,只願付其半價,洞賓無所爭,照賣其貨,洞賓不為得失擾心,俗人遇此,不爭得面紅耳赤,絕不幹休甚而釀成兇殺命案。此試用意在勸人不可患得患失,須放下心,商場之借貸,常發生信用問題,當然財物以不亂借為原則,壹旦發生糾紛,則須看淡壹些,吃虧賠錢,不要想不開,甚而致病尋短,真是不值得!
三、洞賓元旦出門,遇乞丐倚門求施,於是洞賓即施與財物,而丐者索取不厭,且加惡語對罵,洞賓再三笑謝。此試人布施,忍辱之心,如果給錢還要挨罵,早就忍受不了,可見妳的道行比洞賓差那麽多,這科不及格!
四、洞賓牧羊山中,遇壹餓虎,奔逐羊群,洞賓以己身擋之,虎乃釋而去。此試為考人有否犧牲精神,為救羊命而舍身,恐怕世人做不到,然而應該不殺生,救物命,吃素修行,也會感動饑虎不吃肉的!
五、洞賓居山中草舍讀書,壹女容華絕世光艷照人,自言歸家迷路,借此少憩,既而百般調弄,美色引誘,洞賓不為所動!因世人無色即用盡心機引誘女色,況美色自動現前,豈能把持得住!要成為天上客,不會在仙女面前失態,須煉此定靜工夫!世人盡墮在色坑中,沒有幾人爬得上來,還想爬到天上,我看甭想了!
六、洞賓壹日外出,及歸,家財盡為盜劫盡,洞賓了無慍色,躬耕自給,忽鋤下見金條數十片,急速掩之,壹無所取。貪念壹起,魔障即至。貪財色為人之通病,呂祖失金,面無慍色、心無悲觀,鋤下見金,意無貪念歡喜之心,自認非我勞力所賺,故不取之。世人喜好貪小便宜者,該慚愧矣。修道人戒貪,不為財色所動,才能與仙佛為伍,眾生們!此題妳考幾分?
七、洞賓遇賣銅器者,買之,回家壹看,皆為金器,即訪問賣主,還之,此試貪也。購買黃銅變金,世人定欣喜若狂,謝天謝地,感謝那個傻瓜,豈有歸還之理?不義之財勿取,君子切記之!
八、有瘋狂道士,街上賣藥,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可以得道,洞賓買之,道土曰∶速準備後事可也。洞賓不畏服之,平安無恙。莫非洞賓好道成迷,不畏死乎?非也,洞賓求道心切,視死如生,心知道士狂言,必有天機,故敢壹試。再者寓言∶人心壹死,道心立生。死者乃貪嗔癡之毒念,惡身也。
九、壹日,河水泛濫成災,洞賓與眾***涉,至中流,風濤掀湧,眾皆畏懼驚叫,洞賓端坐不動。此試人之定力也。修道須有泠靜頭腦,堅定信念,遇到狂風暴雨打擊,不動心性,能忍自安,否則腳步壹亂,驚濤駭浪,會立刻將妳沖走!世人慎之。
十、洞賓獨坐壹室,忽見奇形怪狀鬼魅無數,有欲擊者,有欲殺者,洞賓毫無所懼,忽聞空中壹叱喝聲,眾神皆不復見,壹人撫掌大笑,即其師漢鐘離也。師曰∶吾十試,子皆無所動,必得道矣!此試勿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洞賓心正無邪,見鬼魅來侵,自認若有冤欠,要命盡管索去,我這世此心己無他念,正氣浩然,不畏鬼神矣!世人面對鬼神,如有慚愧心,恐懼心,則道德未圓滿,功行不足,宜加緊用功,還去冤欠,則鬼神為友,仙佛為伴,三界十方,任我遨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