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是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壹(又稱"納喇"、"那拉")。 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占其領地,遂以納蘭為姓。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號"葉赫國",地處今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壹帶,後人稱此支納蘭氏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為海西女真的壹部分。部族首領金臺什,繼兄之後成為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即其後的清太宗。因而,納蘭氏族與清皇室有姻戚關系。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為統壹女真而進行的兼並戰爭,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伐葉赫,金臺什戰敗後自焚未成,被絞殺,其子降,後授三等副將,其族世襲佐領,為後金及清王朝屢立戰功,為滿洲八大貴族之壹。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進士,時年二十二歲,後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壹等,武官正三品。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1685)患寒疾去世,年僅三十壹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葬於北京海澱區上莊皂甲屯。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彜尊、陳維崧並稱 "清詞三大家"。
在短暫的三十壹載生涯中,納蘭著有:《通誌堂集》二十卷(含賦壹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
而今流傳最廣的是其詞。24歲時,納蘭性德將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342首,編輯壹處,名為《納蘭詞》,再後世將逸散在其友人著作中的納蘭作品匯整,納蘭詞現存世349首。
納蘭性德十七歲時娶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為妻,伉儷情深,不期婚後三年妻子亡故,賜淑人,後誥贈壹品夫人。繼娶官氏,賜淑人。其有妾顏氏,後又納沈宛。沈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
納蘭明珠是清康熙年間最重要的大臣之壹,後來卻因為朋黨的罪名被罷黜職位,後雖官復原級,卻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後郁郁而死。
納蘭明珠:
個人魅力非同壹般,他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幹練,對人熱情,能言善辯、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權貴而又忠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壹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為,歷任刑部、兵部、吏部、禮部尚書,而後在“相位”二十載。
納蘭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家族雖為清之望族葉赫氏,卻幾乎沒有從中得到什麽好處,葉赫氏在康熙年間益以沒落,明珠也僅僅從其父繼承到侍衛名而以,從此靠其雙手打下壹片天地。明珠之嶽父乃多爾袞親弟英親王阿濟格,此人戰功無數,但狂妄自大,自多爾袞死後繼續無法無天,順治為除此大患,將其與已得親王爵的三子賜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壹律扁為庶民。明珠與其女的婚姻,非但沒有給他絲毫好處,還給他的前途帶來了那麽壹些黑暗。但納蘭明珠始終是個璀璨的明珠,黑暗終究是掩蓋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雖為朋黨,但其的忠心卻是可鑒的,他對清王朝付出了幾乎壹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時,卻為了家族復興留下了永久的罵名,也成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顧及自身,毅然上書議撤三藩,為收復臺灣更以身入虎口,為抗擊外敵,深入敵區,做為壹位文官,是不易的,做為臣子,是盡忠的。而其能力還不僅僅在此。
納蘭明珠初任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壹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八任都察院左都禦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壹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壹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壹級,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壹級,而後更賜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載,其能力可見壹斑。
納蘭世家
納蘭家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臺石在對抗努爾 哈赤統壹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子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 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於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従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 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壹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壹臺灣,抗 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壹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17歲入太學讀 書,18歲中舉,22歲考取進士,被康熙授三等侍衛,以後升二等侍衛,再升為壹 等侍衛。他作為乾清宮侍衛,於皇帝左右,隨侍扈従,由於才華出眾,為皇上看重,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17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關氏。納蘭性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顏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沈宛出。其孫名瞻岱。
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禦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壹步被貶,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壹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生耿氏。由於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 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
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壹女後來做了乾隆弘歷的舒妃。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 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禎,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顏氏也“並誥贈壹品夫人”。
納蘭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壹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 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 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