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秋分的知識

關於秋分的知識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壹是太陽在這壹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壹天壹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壹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在古代,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近幾年,又成為了壹個專門為農民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的習俗

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壹天。人們通常會準備好食物、水果擺放在月亮出現的那個方向,進行拜祭,祈求福佑。

豎蛋:俗語說過:“秋分到,蛋兒俏。”每年秋分這壹天,很多人都會選擇壹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試圖把它豎起來。

當然了,由於地域上的不同和文化間的差異,不同的人們在秋分這壹天裏還有著許多不同的習俗。

比如:在嶺南地區,客家人有著秋分吃秋菜的習俗,而到了漳州地區,則有著拜神的習俗。

秋分的養生小常識

秋分期間,天氣幹燥。不少人也會由於天氣的變化,出現鼻咽幹癢、皮膚幹燥的癥狀。

因此,在飲食方面要特別註意預防秋燥,多吃壹些溫潤的食物。比如:秋梨、蘿蔔、百合、銀耳、藕、蘋果、蜂蜜等。

秋分後,天氣漸涼,晝夜溫差大,人體也變得敏感起來。壹定要註意增減衣物,尤其是頭部、腹部、腳部,更要註意保暖,避免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