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格物窮理是什麽意思?

格物窮理是什麽意思?

格物窮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窮理:追尋事物的究竟,指窮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禮記?大學》八目中首次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概念,然由於《大學》未在其後作出訓詁之意,也無任何先秦古籍可考,遂使格物致知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百家爭鳴的聚訟之地。

東漢鄭玄最早為“格物致知”作出註解,而自從宋儒將《大學》由《禮記》獨立出來成為《四書》的壹部後,“格物致知”的意義也就逐漸成為後世儒者爭論不休的熱點議題,以至於今。

社會上關於“格物致知”的流行詮釋是根據南宋朱熹學說的部分觀點,認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獲得知識、道理。

擴展資料

區區論致知格物,正所以窮理,未嘗戒人窮理,使之深居端坐而壹無所事也。若謂即物窮理,如前所雲“務外而遺內”者,則有所不可耳。

昏暗之士,果能隨事隨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大本立而達道行,九經之屬,可壹以貫之而無遺矣。尚何患其無致用之實乎?

彼頑空虛靜之徒,正惟不能隨事隨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遺棄倫理,寂滅虛無以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國天下。孰謂聖人窮理盡性之學,而亦有是弊哉?——《傳習錄·中》答顧東橋書節選

譯文:我所說的致知格物,就是所謂窮盡事物的道理,而不是禁止人們去窮盡事物之理,讓人們深居空坐而無所事事。假如窮究事物之理,就像之前所說那樣,只註重外在的學習而忽視內心的存養,那就不對了。

糊塗的人如果真能在萬事萬物上精心體察本心的天理,發現其本來的良知,那麽,即使愚蠢也會變得聰明起來,即使柔弱也能變得強大起來,就能夠立大本,行達道,九經之類就可以壹應貫穿而沒有遺漏,妳還會擔心他沒有治理國家的實際才能嗎?

那些頑固地堅持虛靈靜空的佛家子弟,正是由於不能在萬事萬物上精心體察本心的良知,所以才會拋棄倫理,寂滅虛無當做正常現象,自然他們就不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誰說聖人窮盡天理、充分發揮人性的學說,也有這樣的弊病呢?

百度百科-格物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