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國面臨嚴重的列強瓜分危機。在這個國家動蕩、人心變化的時代,許多知識分子憂國憂民,主張變法自強。維新運動時期,壹些愛國知識分子認為,要救國強國,就要普及教育,培養人才,就要克服繁體字帶來的障礙。在這種思潮下,漢字拼音有了發展。維新運動的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都主張拼音,但維新運動只持續了百日,拼音運動就胎死腹中了。(《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第5~6頁)
五四白話文運動是眾所周知的。文字簡化運動其實應該和白話文運動相提並論,因為兩者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壹部分。這期間,很多人提出了提高國人知識水平的方法。要提高知識水平,首先要提高識字率,而要提高識字率,就要簡化復雜的漢字。簡化字獲得了很多知識分子的認同,提倡使用白話文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贊成簡化字的。著名漢學家胡適並不反對。
1922年,錢在北洋政府統壹漢語言文字籌備會上提出挽救漢字筆法的方案,認為“漢字是壹種工具,以適不適宜為首要標準。使用拼音是根本方法,簡化漢字是治標方法,治標方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方法”。當時還提出漢字要拼音,會說話就能寫。但是漢字同音字多,拼音根本不行,就放棄了。
1935年春,上海文化界掀起了壹場大規模的漢字簡化運動,當時被稱為“手邊的漢字運動”。也就是說,書籍像普通人寫字壹樣印刷,使文字更容易書寫和識別,更受大眾歡迎。同年8月,國民政府公布了第壹批324個簡化字,簡化原則為:1,說而不做。2.選擇社會上比較普及的簡化字優先采用。3.簡化字不再簡化。然而,它立即遭到國民黨元老戴的反對。結果在2月1936被廢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化漢字的運動才在* * *產黨的統治範圍內得到推廣,這壹地區的報刊雜誌使用已有的或創制的簡化字,也稱為“解放字”。(當代中國文字改革P.41)
* *中的字符簡化運動
1956 65438+10月28日——* * *第壹批簡化字發布。
1949年,* *政權建立。1952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向民國以來提倡漢字簡化的民眾和學者征集建議。1954年底提出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於1955年2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7月,國務院成立。10月28日1956+65438,協會采用簡化字515,簡化字部首54。
1977年,文革剛剛結束,《第二代簡化字方案》草案公布。1986“兩個簡化方案”被“國務院”廢止。同年,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組建的國家語委重新出版了簡化字匯總表,並與文化部、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於簡化字的聯合通知,壹致表示漢字的字形要保持壹段時間的穩定,以方便應用。至此,中國大陸的漢字簡化運動暫時告壹段落。(當代中國文字改革P.105)
5438年6月+2000年2月,中國* * *通過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於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 *中央將從法律上確定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地位,同時將方言、繁體字、異體字作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允許它們在某些領域和特定地區長期存在,但不得在普通話廣播和電影中濫用。在電影、電視劇中擔任主角的演員,在劇中壹般要說普通話。如果內容需要,不宜過多使用某些方言。使用方言的電影和電視劇的數量也應該得到控制,但地方戲不包括在內。(中國時報2000年65438+2月10)
簡化漢字有九個原則,描述如下:
1.保留原詞的輪廓:如龜(龜)、憂(憂)。
2.保留了原著人物的壹些特征,省略了其他的:比如聲音和醫學。
3.改簡單的筆畫:如抱(抱)和打(打)。
4.把形聲字改成簡單的音標:如京(京)、胡(胡)。
5.連用字的組合:如果“裏”和“裏”是連用的,則用較簡單的“裏”作為組合字。“於”和“於”是相通的,合起來的字就是“於”。
6.草書:如專(特)、東(東)、車(車)、轉(轉)。
7.用古代的象形文字、說明、認識字:比如三個人組成壹個人群(人群),兩個人跟隨(奴隸),網(網)。這些古文字簡單,符合造字原則。當初,這些古文字可能是為了美觀而復雜化的。
8.把復雜的偏旁部首換成簡單的符號:比如把雞(雞)、樂(喜)、難(難)的左偏旁部首換壹下。
9.用古字:如聖即聖、禮(禮)、無(無)、塵(塵)等。
值得壹提的是,五四運動領袖之壹的羅家倫來到臺灣省後,大力鼓吹簡化運動,被黨代會批評為“為土匪宣傳”。胡適在美國看到大陸實行簡化字,他說很簡單。
簡體中文實施現狀
推行簡化字後,很多人看不懂前人的書畫、古籍、古跡碑刻,會導致文化斷層的現象,所以今天提倡“知繁必簡”。也就是說,要鼓勵簡化字,但要多了解繁體字。就像白話文推行後讀文言文壹樣。中國大陸的許多招牌經常看到繁體字,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和宏基電腦。目前聖誕卡和賀年卡大多是繁體字,牌匾和書法並存。
在北京,“中國海澱書店”的招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招牌都是浮雕的,很多招牌為了美觀,用的都是比較繁體字。但教科書、出版社、電視都用簡體字,但古籍出版社也用繁體字。(北京大學臺灣省學生P.108)
作為壹門獨特的藝術,中國書法在中國大陸並沒有受到簡體字的限制。因為書法是壹門藝術,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藝術的作用不是傳遞信息,記錄歷史,所以沒必要用簡化字。其實草書藝術就是壹個簡化字。把壹個多筆畫的字簡化,然後表達出優美的形式,這絕不是壹件容易的事,這本身就是壹種藝術上的再創造。
港臺漢字的變遷
1949新中國成立後基本停止。
因此,中國大陸、港臺地區使用的簡化字基本上都是1949之前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