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海經記載周朝祖先誰開始牛耕

山海經記載周朝祖先誰開始牛耕

叔均

壹、山海經記載周朝祖先叔均開始牛耕

1、《山海經·大荒西經》:“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帝嚳)生後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

2、叔均本名姬均,傳說是帝嚳之孫、帝舜的兒子,帝舜南巡到蒼梧(大約是如今的湖南)時死了,就埋在那兒,姬均留下守墓,叔均始作牛耕,被稱為田祖

二、旱魃,叔均與黃帝的故事:

1、魃的本領就是制造幹旱,於是又稱之為旱魃,《詩經·大雅·雲漢》有:“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雲漢》這首詩是周宣王時期所作,顯然,西周時人就已經把幹旱歸罪於魃了。

2、從《史記》、民間傳說及先秦文獻來看,黃帝是不種地的,用《史記》的話來說就是“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所以在先秦文獻中,黃帝的足跡集中在兩個地方,壹個是冀北,壹個是西北,在上古,這都不是適宜農業生產的地方。而叔均是種地的代表,還被後世奉為田祖,顯然,黃帝同叔均根本就不是壹路人。

3、也就是說,把“叔均言之帝”的“帝”解讀為黃帝在邏輯上顯得會很牽強,如果把這個“帝”解讀為那個最高神上帝,理解起來就順暢多了,“叔均言之帝”就是向上天報告人間的旱災,也就是祈雨,而女魃被“置之赤水之北”是上天所為,叔均成為田祖也是上天任命,叔均在這裏擔任的應該是祭司或巫師壹類職務,負責祈雨。

4、蚩尤和黃帝之間發生戰爭,戰爭的時候雙方不管不顧,什麽招都使,甚至招來了可怕的女魃,最後給百姓造成了惡劣影響,典型的城門之火殃及池魚,幸好有壹個叔均來拯救人民,他向上天獻祭諫言,把女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邊,因此拯救了人民並受到人民愛戴,後來被奉為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