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受姓,以地、以國、以官、以功,無壹定焉。按黃氏之原,出帝顓頊曾孫陸終封國於黃,即今之湖廣黃州、德安,漢屬江夏郡。後子孫因國為氏。
歷吾始祖原籍燕地,先世泓公仕晉,以永嘉之亂,避地幽州,為燕開祖。傳至宋代,子孫繁多,布列於四方者,不可勝記。如吾閩則有大理寺丞謚文忠諱材字國棟,今之浦西西頭及清泉、樹兜、橫內、前亭、花林、東林、積美、牌浦、埭頭、石美,皆同祖而分澤矣。前代世譜歷經兵革,已難詳考。若吾之祖考始祖鴻熙公,昉自宋末,世居佛曇橋,傳二世祖均安公均壽公,均安公傳三派,均壽公傳二派,合編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房,上以承三祖之遺澤,下開萬派之宗源,又以親脈開派編為世系,內有徙居外省別地者,仍壹並序入於名下,註所居某地所遷某地,俾鹹知同出壹本,妥編世紀以備考實。但舊譜屢經變亂,編簡殘缺,名跡莫詳。今可詳者書之,疑者不敢鑿,庶為傳家信史雲。
祠宇乃祖先神氣所憑,子孫展孝篤親之地,梁雕棟畫、鳥革翚飛,不以為侈。塋墓乃先祖化魄所歸,子孫發祥鐘秀之由,牛眠馬鬣、鳳翥龍蟠,斯克稱善。吾祖肇居佛曇鄉,舊有宗祠建於本梅月城內,迨明末變亂,城圮而祠已俱圮矣。至清順治庚子(順治十七年),十三代孫易登己亥科進士,歸浦謁祠廟,糾族人復建祠於湖西,然風雨不蔽,數椽而已。子姓散居荒榛草莽之區,歲時伏臘,震目睹而心傷焉。迨康熙壬戌,幸叨祖庇,得有微祿,積逾數年,佐以舊蓄,就於湖西之地,築堡興祠,建大宗以重其本,立小宗以維其支,有堂有廡有梃有楹,瓷之砌之、丹之黝之,敢曰侈麗,亦聊以展震之孝思已耳。列祖塋墓其年遠迷失者,陸續清查之,傾塌者各加修茸焉。今敬命匠首繪祖廟,次圖各塋,列之譜端,以示本源之重,惟將來賢子肖孫,***繼此誌可也。
大宗祠黃氏家廟,奉始祖鴻熙公、二世祖均安公均壽公,堡內南的中許,康熙丁卯桐月重建,坐癸兼子。鴻熙公葬在佛曇橋梅月香山之側,其墳蟻聚而成,坐乾向巽兼戌辰,妣朱氏葬在興化府壺公山之陽。均壽二公兄弟俱葬在香山之溪上,分作二墳,合為壹大出手。
誥受通奉大夫太常寺正卿,前湖廣湖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提刑廣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密雲蒙恩召對稱旨、欽賜蟒袍大緞、整飭直隸霸昌道、兼理屯田驛傳糧餉事務、兼管居庸紫荊密雲等處關務,山西按察司僉事,軍功加至正壹品仍帶功加二十二級,第十壹代孫性震薰沐謹撰
註1:黃性震與石寨壹世祖黃元重(原名黃性琮),同為福建漳浦湖西始祖黃鴻熙第十壹代孫,同為入閩黃氏之壹的黃天從第十五代孫,同宗***源。註2:據清光緒《漳浦縣誌》載,黃性震與黃易,同祀於漳浦縣鄉賢祠。 (據1989年石寨《黃氏族譜》,並參閱民國庚申年覲臣氏錄祖趾抄石寨《黃氏族譜》、漳浦縣湖西詒安堡黃性震撰《貽厥孫謀》碑記、《湖西黃氏族譜》校核,2019.04.28)
15世 黃性琮,光昭之子,字我禎,號元重,明朝後期從福建省漳浦縣(佛曇)湖西鄉移居粵東(今陸豐市金廂鎮洲渚村,後移居後陂和石寨,為石寨壹世祖)。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浦西開基壹世祖黃天從 1——黃國棟 2——黃炳翁 3——黃置庫 4——漳州市漳浦縣(佛曇)湖西開基祖黃壽夫.謚鴻熙 5——黃均安 6——黃誌明 7——黃億川 8——黃從義 9——黃宗容10——黃晉望11——黃大尹12——黃舜钖13——黃光昭14——黃性琮15——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開基祖黃致健16,生子四人:長子黃易.諱子參.登順治己亥科進士、次子黃子韜、三子黃子昭、四子黃子如。